40歲“白百何2.0”,被親媽罵上熱搜:她活該嗎?
窒息,太窒息了。
前幾天,母女情感向綜藝《是女兒是媽媽》播出。
久未露面的王珞丹帶着媽媽參加,然後不出意外,第一期就吵起來了。
短短兩幕鬧劇,就讓全網看到了娛樂圈母女,也無新事
節目裡,王珞丹準備過40歲的生日,媽媽一早起來給她準備生日大餐,
面對媽媽精心準備的晚餐和蛋糕,她開心到想哭,並在許完願後,當場對鏡頭說,要把三個願望分給媽媽一個。
結果媽媽當衆許願:今年給我領回一個姑爺子。
????王珞丹瞬間瞳孔地震。
誰懂啊,美好的許願時刻變成面向全國的催婚現場,多少子女跟着王珞丹一起尷尬了。
到這個時候,王珞丹真的不忍了,直接懟媽媽:“祝你的願望別成。”
而且一點也不給媽媽好臉色,駁斥媽媽在生日給她添堵,自己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並當場要收回願望。
媽媽呢,則覺得自己已經憋太久了,她的小算盤大概率是當着全國觀衆的面,給王珞丹施壓,讓她妥協。
於是選擇在最快樂的時候掃女兒的興。
所以,即便是已經成爲明星的王珞丹,有能力實現財富自由,有自己的業餘愛好的王珞丹,依然逃不過當衆鞭屍。
而我們只看到一個壓根不尊重女兒,也沒有設身處地爲孩子考慮的媽媽,將中國式催婚展現得淋漓盡致。
退一步講,媽媽催婚的重點,只在於“給我找個姑爺”,而不是“希望女兒遇到一個真正攜手相伴的人。”
事情鬧到這一步,絕大多數觀衆都非常能與此刻的王珞丹共情,她強喝水掩飾的尷尬,儘量保持的冷靜,是多少孩子早就爛熟於心的技能。
但這還不止,她與媽媽的對話,更是非常典型:
媽媽的催婚理由理直氣壯:你都過40歲生日了!
王珞丹也不讓步,堅持年齡只是一個數字,自己無所謂幾歲。
媽媽看着生氣的女兒,大概率是很意外的,於是表面上雖然妥協了,語氣中帶有執拗:(結婚)是中國的傳統。
王珞丹最後迴應:時代會變的,這不是傳統。
這只是節目中的一個插曲,但我覺得這一幕太窒息了。
它是一對母女的觀念之爭,也是大多數中國家庭裡的現實對照。
不管是節目裡還是私下,王珞丹不是沒有表示自己過得很好。
以前的王珞丹是網友口中的白百何2.0,現在,她逐漸屏蔽外界的聲音,平常獨居,喜歡蒔花弄草,把家裡變成自然小世界,她是非常享受單身生活的:我喜歡一個人在家。
可在媽媽眼中,只要不結婚,女兒的快樂就是虛假的快樂。
看出來了嗎?在如今的時代,結婚與否仍舊是一種道德負擔。
對催婚的家長來說,催婚是動動嘴皮子,加一點親情綁架和道德譴責。
每逢佳節催、過年回家催、如今過生日也演變成催婚現場。
家長們善於用“危機”概括一切:“你都20/30/40了,還不着急嗎!”
“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事,你結了婚爸媽的任務就完成了。”
那請問是誰給你們派的任務?什麼是對的時間?
到底是誰在製造危機?又是誰讓年輕人陷入所謂的憑空而來的“危機”呢?
當然,親子節目也不是第一次展現這種病態式的催婚。
同樣是芒果臺的節目,《我家那閨女》前兩年播出時也太火太鬧過一波。
只是催婚的角色換成了爸爸們,那更是一場大型爹味+徵婚現場。
20歲成爲全國知名支持人,30+在《浪姐》混得風生水起的吳昕,在爸爸眼中:
“儘快找個男人成家,這事比事業成功要重要得多。”
演過一堆熱播劇,美貌與事業並重的焦俊豔,剛過30,就被爸爸在電視上教育:
“不結婚生子的人生不完美,你一定後悔。”
當時22歲的冠軍傅園慧,更是被爸爸要求,都不用找對象:
“一退役,馬上結婚。”
完全都不問孩子願不願意呢
爸爸們,只管將結婚上升到了民族高度,反正結婚=孝順:結婚是盡“民族責任。”
在這個紅線範圍內,“大齡剩女”“適齡男青年”就是恥辱,他們以全世界一同結婚爲己任,把孩子結婚當成人生中最驕傲的事,不結婚?那爸媽在外頭擡不起頭來。
很可笑。
“戀愛婚姻自由”喊了幾十年,但在父母們的“將就婚姻論”面前,依然那麼不堪一擊:
彷彿婚姻和生育都是爲人子女的義務。
想起以前李若彤說過,自己每天都會收到無數評論、私信。
每一句都在逼問她:你都50了,爲什麼還不結婚!
她不止一次迴應:請尊重別人的決定,因爲這是我的人生!
而且據我所知,李若彤並非不婚主義吧,對於愛情,她就是直言緣分未到,更不願爲了結婚一時將就。
而廣大網友卻迫不及待給她規劃人生,怎麼不算另一種形式的當媽呢?
遇到這種互聯網大媽,徐靜蕾會說:管好你自己。
而真正可悲的是,以上的明星們,已然是事業有成的女性,有富足的物質與精神世界,極力追尋自我價值,卻依然與“未婚”強綁定,那普通女性又如何自處?
放大了說,這個話題的焦點不只是女性。
很多父輩們把婚姻包裝成糖衣炮彈,不惜用各種話術“規訓”年輕人:
“不結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成家是最重要的。”“xxx連二胎都有了,你看着不着急嗎。”
“你再不結婚,爸媽都老了。”
“抓緊結婚,25歲纔是最佳生育黃金時期。”
更有拿孩子結婚當畢生使命的父母,孩子的幸福是什麼,什麼幸福不幸福,你結就行。彷彿結婚是拯救一切的靈丹妙藥。
如果孩子嚴肅表達自己的感受,對催婚的抗拒,那就是某種程度的“忤逆”,在催婚話術下,親子關係是完全的權力不對等。
王珞丹,但凡表達一點自己的抗爭,媽媽就在一旁笑,並毫不在意地說她是洋娃娃。
“你還小,不懂。”
誠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分野與碰撞。
可時代在變,父輩的觀念,網友的發言,是否也該與時俱進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孩子有結婚,決定何時結婚,並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自由。
當然也有不婚,盡其所能做自己的自由。
而真正失敗的,不是孩子不婚,不是非要組建家庭。
而是在催促和壓力下,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等到以後醒悟了,才發現歲月已逝。
催婚的父母,總覺得婚姻能相扶相持,生存纔是問題。
但新世代年輕人,圖的只是健康開心快樂,精神穩定。
拜託,都4202年了,催婚還能催到電視上,究竟是誰落後啊。
幸福的方式有太多種,請尊重選擇,尊重愛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