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1984年,中國都誕生了哪些“神仙”公司?
點擊圖片▲立即瞭解
“40年前先行者的拼搏進取,讓大國崛起從理想逐漸變爲現實。”
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1984年的1月
一直坐鎮北京的總設計師
突然決定去南方“看一看”
他在深圳國商大廈樓頂
俯瞰建設中的深圳特區
回到廣州後
他爲深圳特區留下了批語
“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
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南巡之後的中國經濟
也開始了微妙的變化
中國的改革重點
逐漸從農村轉向城市
1984年的普通一天
在動物園拍照的個體戶姜維
被請進了中南海
他忐忑不安地走進會議室
接待他的局長對同僚們發問
姜維想辦個彩照擴印的公司
這事兒到底能不能辦
放在今天
註冊公司已經非常簡便
但在1984年
想要辦一傢俬營企業
簡直是捅破天的大事
1957年取消私營企業以後
僱員超過8個是剝削
條條框框的限制下
想要辦一家企業
簡直比登天還難
迎來轉機的
是1984年10月20日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這份歷史性文件明確表示:
個體經濟
是社會主義經濟必要的有益的補充
“在經濟利益分配上
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
一部分企業和一部分人
依靠勤奮勞動先富起來”
這種石破天驚的言論
是馬列主義未曾說過的
是結合中國實際和國情的體現
也爲姜維創辦公司提供了依據
儘管中南海爭論不休
但高層最終拍板讓他試試
對外經貿部領導找到姜維表示
你的公司已經得到了特批
那麼公司叫什麼名字好
姜維接過001號批文說
公司的名字就叫作
“光彩”
這一年是中國現代公司的元年
姜維等第一批私營企業家
則被稱爲“84派”
之後的江湖上
更是流傳着“84派”的傳說
84派的代表企業家之一是王石
1984年初
王石在深圳騎着自行車倒賣玉米
恰逢隨着鄧小平南巡到深圳
內心的激流涌動之下
他預感到“幹大事的時候到了”
於是他用賣玉米賺來第一桶金
創辦了“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
這就是萬科的前身
王石公司的業務非常廣泛
說白了就是“倒爺”模式
當時政策規定
深圳進口的產品不能直接賣到內地
但不限制內地企業在特區購買產品
然後轉運回內地
很多內地老闆就想找香港的關係
王石就充當了“中間人”的角色
他收取內地老闆的人民幣定金
然後去香港訂貨
貨到了深圳以後
他用美元結清賬款
讓老闆們將貨物運往內地
其中的利潤點
來自外匯換取的比例
當然做倒爺的生意
需要強大的公關能力
以及獲取政府批條
和外匯額度的能力和背景
這是一個非常灰色的地帶
當時的法律對此卻並無明確界定
這留下了非常大的斡旋空間
而這些爭議
終究隨着時間慢慢地淡化了
王石這邊的生意順風順水
但對於35歲的張瑞敏來說
充滿的是無奈
同樣是1984年
他被派到青島做電器廠廠長
他來之前
這個工廠1年內連續換了3任廠長
是遠近聞名的“爛攤子”
員工8點上班9點開始走人
10點在工廠大院扔一個手榴彈
也炸不死人
當時的張瑞敏可謂是個“憤青”
對形式主義深惡痛絕
爲了挽救工廠
他制定了13條規章制度:
不準隨地大小便
不準遲到早退
不準哄搶工廠物資
由於之前作風太過於懶散
當13條規定出臺以後
工廠裡的員工還覺得
這是“耍花槍”搞形式主義
直到有員工大搖大擺
扛走一箱原材料
張瑞敏發現後開始行動
立刻張貼布告宣佈開除此人
員工逐漸意識到
這個年輕的廠長
是要動真格的了
整頓隊伍只是第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把效益搞起來
由於他曾公派去德國考察過
知道德國有企業願意合作
並向中國輸出技術和設備
於是多次向青島上級部門
和北京輕工部門提要求
最終引進了德國利勃海爾的技術
技術和設備落地後
這家一直虧損的小廠很快有了效益
在經歷了一次次改名後
最終取名“海爾”
如今成爲了中國家電巨頭
同樣是1984年
北京中關村已經初現繁榮
接連不斷的報道
鼓勵了大批科技人員下海創業
其中也有一個體制內的科技工作者
他的名字叫作柳傳志
儘管擁有不俗的家庭背景
但是在1984年
柳傳志還是摔了很多的跟頭
他公司辦公的地方
只是計算所的一間傳達室
裡面沒有寫字檯也沒有電腦
只有一堆破爛桌椅
公司創辦後
他從事兜售電子錶
和旱冰鞋的生意
隨後又做了批發運動褲衩
和電冰箱的生意
甚至在生意中遭遇詐騙
計算所撥給他30萬
他一次就被騙走了14萬
公司發展遇到重大挫折
畢竟
計算所高級教授的月薪也不過200元
這一年的柳傳志
尚未說服中科院專家倪光南加盟
而聯想也還沒有孕育出來
1984年的輝煌屬於李經緯
當時的李經緯45歲
只是三水酒廠的一個廠長
偶然間
他得到了一個飲料配方
這種飲料富含鹼電解質
據說能讓運動員迅速恢復體力
而且普通人也能喝
1984年
美國即將舉辦第23屆奧運會
國家體委要指定一款運動飲料
爲了能夠被選上
他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名字
這個名字就叫作“健力寶”
圖標的設計也特意和運動扯上關係
李經緯還說服百事可樂爲它代工
這讓健力寶順利
“出征美國”
1984年的奧運會上
中國代表團豪取15枚金牌
中外媒體爭相報道
而健力寶也隨着奧運會徹底出圈
火遍了大江南北
人們紛紛搶購“東方魔水”
健力寶化身民族飲料第一品牌
1984年7月25日
一家老牌國營企業
蛻變爲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它就是北京天橋百貨有限公司
爲了拿到審批資格
總經理張繼斌跑了21個部門
蓋了272個公章
甚至跑壞了一輛小汽車
儘管公司順利成立
但是股份制改革卻並不被看好
公司公開發行了300萬股票
半年時間內就被退掉145萬
爲了穩定股東信心
天橋百貨不得不承諾保息還本
並且發行了世界上最古怪的股票
有面值有期限有固定利息
也有不固定紅利
甚至因爲沒有專門的稅收規定
天橋百貨還得繳納55%的所得稅
當然
最終天橋百貨在1993年掛牌上市
成爲北京首批上市公司
淨資產也比1984年多了114倍
1984年孕育了未來的希望
92下海潮的主角們
現在還是一羣大學生
潘石屹被剛被分配
在河北廊坊的石油管道局工作
馮侖從中央黨校研究生畢業
主動要求下放武漢鍛鍊
而史玉柱離開浙大
進入安徽統計局農村抽樣調查隊
馬雲在三次高考以後
終於走進了杭州師範學院
改革開放40多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改變之一
是企業家羣體崛起的時代
而從0到1的改變
源自1984年
這個被稱爲“企業家元年”的節點
這一年
中國個體工商戶達到590萬戶
搞“投機倒把”的溫州八大王
被陸續釋放回家
魯冠球、吳仁寶等草根
開始變爲正派的鄉鎮企業家
而柳傳志、王石等體制邊緣人
逐漸選擇下海創業
1984年是中國“公司元年”
是總設計師南巡之年
也是中國改革加速之年
40年後的今天
我們希望社會能夠對創業者有更多的寬容
能夠對企業家有更多的尊重
正是這些先行者的拼搏進取
才讓大國崛起逐漸從理想變爲現實
*圖片皆由Midjourney生成
本篇作者|王振超|責任編輯|徐濤
主編|何夢飛|圖源|VCG
點擊下圖▼立即瞭解
合作支持
特別支持單位:廈門建發集團
創新合作伙伴:紅星美凱龍、金牌家居、百度智能雲、1688超級工廠、聯想、比音勒芬、名創優品、極氪智能科技、飛書、皇派門窗、安踏
獨家腕錶支持:瑞士寶珀腕錶
品牌支持夥伴:頭盞燈新會陳皮、會稽山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