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古人類在幾乎滅絕時走出非洲

3月19日(星期二)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科學》網站(www.science.org)

最新研究稱美國外交官神秘疾病未造成永久性腦損傷

近幾年來,數十名美國外交官和情報人員患上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症狀,一些政治家、情報分析人士和醫生推測,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所謂的“定向能武器(DirectedEnergy Weapon)”引發的。兩項最新的研究表明,不管是什麼導致了這些被美國政府貼上標籤的“異常健康事件(Anomalous Health Incidents,AHI)”,它都沒有留下持久的腦損傷。

在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資助的關於患病外交官的最新研究中,醫學專家對81名報告患有AHI的人和48名對照者進行了核磁共振掃描。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一篇論文中,他們報告稱,兩組人“在大腦結構或功能的成像測量方面沒有發現顯著差異”。在第二項研究中,醫學專家對86名AHIs患者和30名對照者進行了聽覺、前庭、認知和視覺功能的一系列測試。通過大多數措施,他們發現兩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然而,他們診斷出24名AHI患者有功能障礙,主要是持續性體位知覺頭暈(PPPD),而對照組中沒有人有這種情況。

《科學時報》網站(www.sciencetimes.com)

1、基於ChatGPT的人形機器人在實時對話和家務方面表現出色

初創公司Figure AI推出一款人形機器人Figure 01,由OpenAI旗下大模型ChatGPT提供支持,可以處理基本任務,並在ChatGPT的幫助下與人類進行實時對話。

在一段視頻中,Figure 01展示了作爲機器人的能力,展示了ChatGPT如何幫助機器人識別物體、計劃行動和回憶信息。儘管Figure 01在演示中成功地完成了家務,但與ChatGPT相比,Figure 01在回答問題時更加猶豫。

Figure AI的創始人表示,該公司的首款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旨在解決危險任務,並可能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在最近的一份聲明中,這位創始人強調了Figure AI和OpenAI在提高機器人學習能力方面的合作。

2、古人類通過適應和遷徙在90萬年前的氣候滅絕中倖存下來

遠古人類在數百萬年前本註定要滅亡,但他們倖存了下來。據報道,是非洲惡劣的氣候可能使遠古人類滅絕。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約90萬年前發生的氣候劇變導致現代智人祖先出現人口瓶頸,當時,我們的祖先數量減少到只有1300個個體,幾乎滅絕。與此同時,非洲也出現了大規模的人類遷徙。

這一發現支持了較早年代出現種羣數量下降,並暗示這兩個事件與一個稱爲“中更新世過渡(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的事件有關,在此期間,地球氣候經歷了一段極端不穩定的時期,導致了許多物種的滅絕。

原始人類遺址的年表和基因組證據表明,瓶頸和遷徙是同時發生的。在中更新世過渡時期,全球海平面下降,亞洲和非洲出現大面積乾旱。非洲原始人必須忍受極度缺乏食物和水的惡劣環境。幸運的是,由於海平面下降,通往歐亞大陸的陸路開闢了,他們得以迅速逃離。

3、 研究稱全球約34億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

由美國衛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IHME)組織的數百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佔全球人口的43%、約34億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從1990年到2021年,研究人員研究了204個國家和地區的37種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及其與疾病、殘疾和早期死亡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疾病現在是“全球總體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根據這項研究,在過去的30年裡,這些疾病的病例數量增加了59%,主要是由於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老齡化。2021年,神經系統疾病奪去了全世界4.43億年以上的健康生命(在沒有患病或殘疾的情況下,能夠以完全健康的狀態生活的年數),比1990年增加了18%。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科學家開發一種從農業廢料中提取塑料可持續方法

在我們這個快速工業化的世界,對可持續材料的追求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塑料,造成了重大的環境挑戰,主要是由於其化石燃料的來源和問題的處理。

現在,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開展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利用可再生資源生產高性能塑料的開創性方法。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雜誌上,介紹了一種利用從農業廢料中提取的糖芯製造聚酰胺的新方法。聚酰胺是一類以強度和耐用性著稱的塑料,其中最爲人所知的是尼龍。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無催化劑的工藝,將二甲基乙醛酸木糖(一種直接由木材或玉米芯等生物質製成的穩定碳水化合物)轉化爲高質量的聚酰胺。該工藝達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97%的原子效率,這意味着幾乎所有的起始材料都用於最終產品,這大大減少了浪費。更重要的是,通過多次機械回收,材料表現出顯著的彈性,保持其完整性和性能,這是管理可持續材料全生命週期的關鍵因素。

這些創新聚酰胺的潛在應用是巨大的,可用於從汽車零部件到消費品,所有這些都大大減少了碳足跡。

2、一種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可讓兩個人工智能互相交談

在沒有事先訓練的情況下,僅僅根據口頭或書面指令來完成一項新任務,是人類獨有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一旦我們學會了任務,我們就能夠描述它,這樣其他人就可以複製它。這種雙重能力將我們與其它rd data-id="re27871" style="background-color: red">它物種區分開來。其他物種爲了學習一項新任務,需要大量的試驗,伴隨着積極或消極的強化信號,而不能與它們的同類交流。

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地建立了一個具有這種認知能力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在學習和執行一系列基本任務後,這個人工智能(AI)能夠向“姊妹”AI提供它們的語言描述,而“姊妹”AI反過來執行它們。這個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

3、一種革命性方法可大規模生產聚合物固體電解質

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院(UNIST)的一個研究小組公開了大規模生產聚合物固體電解質的突破性技術,聚合物固體電解質是電池的關鍵部件。

與傳統的熔融鑄造方法不同,該團隊引入了水平離心鑄造方法,以克服現有的侷限性。這種創新的方法重新定義了高質量聚合物固體電解質的生產過程,徹底改變了整個行業。

該研究小組從生產鐵管的水平離心鑄造技術中獲得靈感,在製造過程中通過水平旋轉溶液成功地獲得了均勻的聚合物固體電解質。與傳統方法相比,該方法確保了最小的原材料浪費,並提供了優越的電化學性能,經濟可行性和有效性。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揭開神經退行性疾病秘密:新的潛在治療靶點

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開創性的神經細胞培養模型,闡明瞭神經變性的複雜過程。他們的研究確定了一種有問題的蛋白質,作爲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和額顳葉癡呆(FTD)的潛在靶點。

神經退行性疾病導致我們大腦中的一些神經元死亡,根據受影響的大腦區域導致不同的症狀。在ALS患者中,運動皮層和脊髓中的神經元退化,導致癱瘓。另一方面,在FTD患者中,位於大腦中與認知、語言和人格有關的部分的神經元受到影響。ALS和FTD都是不斷髮展的疾病,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隨着人口老齡化,與年齡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如ALS和FTD的患病率預計將增加。

儘管在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中發現了一種名爲TDP-43的蛋白質的異常積累,這是絕大多數ALS和約一半的FTD患者的共同因素,但驅動神經退行性變的潛在細胞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在他們的研究中,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神經細胞培養模型,該模型複製了神經元中TDP-43的異常行爲。利用這個模型,他們發現NPTX2蛋白的毒性增加,表明它是ALS和FTD的潛在治療靶點。(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