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童19天8次無早餐,“早餐門”的背後有2個問題需要反思

近日,我看到一則“女童上幼兒園19天中有8天沒有早飯吃”的新聞,忍不住想要說上幾句。

不出所料,這則新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絕大多數網友都在對相關責任方進行口誅筆伐。

在我看來,這一情況的背後,不僅暴露出當地食品供給的問題,更暴露出相關幼兒園管理方面的問題,涉及到食品安全、教師責任、家長權益等諸多問題。

表面上看起來這件“早餐門”事件不算是太大,但用某網友的話說,這件事一旦落到孩子和父母的身上,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相信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媽媽們都感同身受。

一個3歲女童在19天中竟然有8次沒有吃到早餐,這不是發生在野外某個孤島上,而是在幼兒園裡,聽起來很讓人不可思議。

毫無疑問,這起事件至少暴露出了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當地幼兒園在食品供應鏈的對接上疏於管理

在新聞報道中提到,幼兒園因爲系統沒有繳費記錄,所以沒有給孩子提供牛奶,不難看出,雖然幼兒園並非是食品供應商,但在和供應商方面的對接上出現了脫節的問題,這暴露了幼兒園在這方面疏於管理。

正是因爲在這方面疏於管理,所以該幼兒園系統沒有當事孩子家長的繳費記錄。

我們知道,早餐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本保障,作爲園方,豈能因爲繳費問題就冷漠地讓把孩子晾在一邊任其餓肚子?這是對教育責任和職業操守的背離,更何況錯在園方自己,不是家長錯了,更不是孩子錯了,但事實上孩子最後卻成了被“懲罰”的對象:好幾個早上都餓着肚子。

在此建議有關幼兒園要建立健全食品供應對接管理制度,防止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

第二,當班教師缺少和孩子和家長主動溝通的意識

這件“早餐門”事件發生在一個以幼兒爲主的幼兒園裡,屬實不應該。

一個才三歲大的孩子,並不具備完全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很多時候,還需要父母的照顧。當孩子來在幼兒園生活學習時,此時老師就成爲了監護人,對孩子的飲食起居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要關注到。

在如何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其實非常考驗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職業操守。

這件事本不應該發生,但它又確確實實地發生了。

說到底,還是相關老師缺乏起碼的責任心。

在這起事件中,當班老師以爲家長沒有訂牛奶,沒有進一步瞭解情況,就擅自作主停掉了孩子的早餐。

可以說,當班老師在這方面缺乏必要的敏感度。在正常情況下,原先一直都訂牛奶的學生家長,突然沒有訂牛奶了,此時作爲老師,就應該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

結果是老師沒有找家長去溝通,反而多次放任孩子在一旁餓着肚子,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直到後來家長察覺到不對勁,主動找到學校,相關老師這才知道鬧了一場“烏龍”。出現這種狀況顯然是不應該的。

實事求是來說,當班老師不一定知道孩子沒有訂牛奶的真相,但完全可以找相關家長確認一下。老師有時一句簡單的詢問,往往就能避免孩子遭餓肚子的罪,也能避免後續的很多麻煩。

在這起事件中,園方還有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在家長髮現問題之後,一開始沒有拿出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而是避重就輕、迴避問題,甚至在家長質詢時推諉責任,直到媒體找上門了,纔開始緊張和重視起來。

幼兒園老師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更是幼兒安全和權益的守護者。建議該幼兒園要定期開展教師職業道德和責任心的培訓,提高老師們的職業素養。

這件事雖然在媒體介入之後得到了解決,李女士的孩子得到了餐費和學費的退還,但這個問題要想真正解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的教育系統需要深入反思,不僅僅是爲了李女士的孩子,更是爲了所有孩子的未來。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放心送孩子去的幼兒園,一個能夠以生爲本的幼兒教育環境,一個對孩子的每一個合理需求都能及時響應的教育機構。

針對這些問題,我覺得幼兒園可以參考以下一些具體的改善方法和建議:

一杯牛奶,一頓早餐,看似微不足道,實則關乎教育的責任與信任。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希望所有從事教育孩子這份神聖工作的老師們,都能從這一事件中吸取教訓,真正做到以孩子爲本,守護好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