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做出百億美金公司賣給阿里,朱嘯虎曾評價:他的投資人都是“爸爸” | 週末閱讀
文 | 許波婷
編輯 | 施潤
他是一名85後的上海小夥,用近10年的時間,將公司帶成外賣行業的一隻超級獨角獸。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曾這樣評價張旭豪:“他的創業有三個特點:大學研究生還未畢業就創辦公司,餓了麼是從大學校園引爆的,他用互聯網的極客精神再造一個傳統行業。這三點,非常的‘硅谷’。”
2018年4月,阿里巴巴宣佈將聯合螞蟻集團斥資約665億元收購餓了麼,當時這次收購被稱爲互聯網行業最大的一次收購。
大學生創業,從校園走出,打贏過“百團大戰”,在巨頭夾擊中頑強挺立,歷經近10年市場廝殺的餓了麼,曾在兼併百度外賣後一度佔據外賣行業最大市場份額。雖然餓了麼最終被阿里巴巴收入麾下,張旭豪也很快淡出了“餓了麼”這家自己一手創辦的超級獨角獸企業,幾乎再無露面發聲。但他激盪起伏的創業傳奇,和他身上“蠻霸、強硬、好鬥”的獨特創業品質仍值得細細品味。
大學生創業,將外賣“送出校園”
張旭豪,1985年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商業世家,其祖父張韶華是上海有名的鈕釦大王,父親張志平做漁具生意。
家境殷實的他從小就接受着精英教育,在同濟大學唸完本科後,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制冷與低溫研究所就讀。按照他當時的計劃,碩士讀完還要進一步深造,然而,一件偶然的事件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2008年4月的某天深夜,23歲的張旭豪正跟同學康嘉激烈的打遊戲,突然覺着肚子餓了,打了很多附近餐館的電話,結果要麼打不通要麼店家不送。
這時,一個創業的想法萌生:如果可以網上點餐直接送過來就好了。
創業第一步:張旭豪和康嘉等同學一起,將交大閔行校區附近的餐館信息蒐羅齊備,印成一本“餓了麼”的外送廣告小冊子在校園裡分發,分配人手在宿舍接聽電話。接到顧客的訂單之後,他們先到餐館取餐,再送給顧客。
然而,這種模式的擴張餘地非常侷限,只有利用互聯網才能夠大規模複製並且邊際成本遞減。
於是,張旭豪找到了交大軟件學院的大神——葉峰,花了半年時間,這幾個年輕人成功推出了“餓了麼”訂餐軟件。他們與學校附近的餐館合作,將餐館信息放至“餓了麼”平臺。同時,顧客可輸入自己的所處地址以及想要的菜品,平臺可按需實現個性化功能,自動測算周邊餐館信息以及外送範圍。
幸運的是,網絡訂餐平臺剛剛推出,就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訂單量高達500-600。
爲了全情投入,張旭豪主動放棄去香港理工大學深造的機會,而葉峰則在2010年本科畢業後,放棄了進入微軟的機會。大家並肩奮戰,給了張旭豪更多創業的勇氣。
作爲團隊的領頭人,張旭豪幾乎連續幾個月每天只睡四到五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親自奔赴在送外賣的路上。上海的冬天很冷,還經常下雨,張旭豪索性直接穿拖鞋去送,結果雙腳生滿凍瘡,他曾自我調侃:“我有一雙全世界最醜的腳”。那時外賣平臺都是送到後現金支付,張旭豪也遇到過拿遊戲幣混硬幣的顧客;送外賣晚了一些,被對方劈頭蓋臉罵了一頓,罵到張旭豪快要哭出來。
但張旭豪需要面對的困難遠不止這些。恰恰就在交大閔行校區,初生的餓了麼就遇到過一家強勁對手。彼時, 由張旭豪的學長范曄創辦的“小葉子當家”,已初具規模。
爲了打贏自己的“第一戰”,當時雙方進行了激烈的補貼活動,每筆訂單都會送飲料、荷包蛋。這些都是從自己身上掏出來的真金白銀,張旭豪扛下了巨大的壓力。爲了擺脫價格補貼戰的無底洞困境,張旭豪另闢蹊徑,通過更新網絡餐飲管理系統,餓了麼大大提升接單能力: 以往在用餐高峰時段,手動抄 寫訂單隻能接 100 單左右 ,新系統可以接 200 單 。
此外,張旭豪決定將抽取佣金的方式改爲收取固定服務費的方式。另外,網站積極拓展其他收費方式,如競價排名等。
通過一系列的動作,餓了麼最終打敗了成長路上的第一個勁敵,同時還升級了網站的盈利方式,完 成了由中間商向平臺商的 轉變。 隨着“餓了麼”外賣體系逐漸成熟,2011年7月,在北京、杭州兩大城市相繼成立分公司,風投聞風而來,“餓了麼”獲得金沙江創投的數百萬A輪融資。
資本的注入,意味着“餓了麼”必須走得更快,與此同時更強勁的競爭對手也加入戰場。
強敵環視,舉步維艱
作爲一個年輕的創業者,張旭豪更顯生猛,也有更強的求勝欲,許多人喜歡稱他爲“梟雄”。
在選擇“餓了麼”代言人時,張旭豪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科比。 面對接受媒體採訪時,張旭豪曾解釋: 科比的勤奮與團隊創業精神很契合。 每年有那麼多NBA球隊想拿總冠軍,爲什麼湖人隊可以拿到?因爲他們的求勝欲比別人強,只有做到這點才能激發出更多的能量,這跟我們的創業也非常像。
“求勝欲強”,這是張旭豪帶領“餓了麼”面對無數競爭敵手支撐下去的動力。
2014年前後,智能手 機已經大規模普及,移動互聯網正處在爆發期,張旭豪顯然踩中了一條好賽道。不過 ,加入到外賣戰場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幾年不到 的 時間,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大衆點評、淘點點等都浩浩蕩蕩加入戰局,行業的資源爭奪越來越白熱化。
這些對手,背靠着BAT大廠,業務推廣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美團,僅用半年多的時間,便迅速鋪向100個城市。而已經6歲的餓了麼,開城僅12個。爲了搶回市場,餓了麼聯合創始人康嘉獨自開車,跑遍上海周邊幾十個城市。他心情陰鬱,原本他們以爲沒有外賣需求的城市,都已被這個新進入的對手拿下。
很快,餓了麼拿到了一筆8000萬美元對大衆點評的戰略投資。大衆點評在上一個團購戰場上被美團打得“體力不支”,於是兩家敵手決定組成聯盟。在大衆點評的點撥下,餓了麼於8月底制定“下沉計劃”,向全國200個城市緊急擴張。爲了培養員工狼性,餓了麼在早期新人的入職培訓中甚至納入了拳擊課程。
然而,外賣市場格局的變化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認知。2015年10月,餓了麼的盟友大衆點評突然倒向美團。美團在悄無聲息中收購大衆點評,這也意味着美團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生態。
此後,美團士氣大振,開始搶佔餓了麼在全國的固有根據地。在美團的凌厲攻勢下,儘管已經不斷引入阿里資金,但餓了麼依然被打的只能採取層層退守的策略。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 2016 年央視的‘3·15’晚會上,餓了麼被曝光出平臺上的部分商家涉嫌虛假宣傳、無營業執照、衛生不達標的情況。一系列負面輿論風波,再次給餓了麼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儘管,張旭豪很快發佈內部信,承認餓了麼確實存在失職之處,並表示將尋求更完善的方式和方法解決問題。在他看來,食品安全問題可以用技術創新來解決。
然而,不斷燒錢,資金告急再加上負面輿論風波,餓了麼的市場份額已無法與美團相爭。雖然後來餓了麼以重金收購了百度外賣,市場份額曾一度反超美團,但美團的步步緊逼使餓了麼不敢有絲毫鬆懈。
或許厭倦了外賣市場的商業競爭已經演變爲資本的燒錢遊戲,張旭豪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未來中國的外賣市場將會是一場資源戰。阿里巴巴願意花95億美金(當時整合約655億人民幣)全資買下餓了麼,已經是它最好的結局了,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更優選擇’。”
但不得不說,這筆收購也堪稱一場多贏的經典案例。著名投資人朱嘯虎曾說:“祝賀旭豪和餓了麼團隊,十年創業,從交大閔行校區起步,終成近百億美金公司。同時也要感謝一起合作的兄弟基金以及戰略合作伙伴(阿里、騰訊、百度、滴滴、京東、點評美團,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戰略投資人,都是BABA),期待下一次的百億美金合作。”
執行力的強項,管理上的短板
“我們是一家大學生創業公司,在體系化的管理、科學的管理、組織能力上還是有一些不足的。”張旭豪在交易公佈的第二天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提到。
一位原餓了麼顧問曾經模仿張旭豪在工作中暴跳如雷的樣子:大手往桌上一拍,聲嘶力竭地喊道:“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你怎麼弄成這樣!”
“張旭豪的做法叫做嗓門大,但不狠,真正狠的人講話往往都是聲音輕柔地說,‘你明天不用來了’。”顧問說,外表大大咧咧的人,往往是下不了狠手的。
2015年,這名顧問出車禍,在醫院躺了半年,張旭豪經常提着骨頭湯到醫院去看望他。在公司內部,大家公認張旭豪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這也是他身邊總能聚集一羣忠心好兄弟的原因,公司文化也遵循簡單直接、執行力強。
餓了麼聯合創始人羅宇龍曾說,張旭豪的情緒只分爲兩種:高亢和急躁。凌晨2點,經常會收到張旭豪的連環奪命call,把你叫醒討論問題,發起飆來亂吼亂叫,言語中充滿挑釁。汪淵笑笑說,爭執讓他們的關係更加緊密。
但這種情義也有弊端:一定程度上公司體系化管理的進程被阻礙。餓了麼內部有一種說法是,只要人不壞,也沒有貪贓枉法,就不會被張旭豪開掉。即使早期員工因個人能力無法匹配公司發展速度,張旭豪也會想方設法幫他們找到位置留下,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員工基本都還在公司。
“我們是用執行力的強項,彌補管理上的短板。”羅宇龍說。
餓了麼曾有過三次大的組織和人員變動。第一次人員調動導致華南員工大批離職,美團藉機從餓了麼挖了一批地面人員。康嘉曾連夜開車趕過去,只爲挽留三名一線員工,結果一個也沒留下。
實際上,HR很早便感知到人員上的威脅。美團和點評合併後,騰訊人力資源一個頭部團隊被派往新公司。這對於餓了麼是一大重擊:該團隊負責人劉琳此前曾帶人支持過餓了麼,對餓了麼的人員架構、激勵體系全盤掌握。去美團之後其又優先餓了麼建立起職業經理人團隊。
那時餓了麼的HR負責人李寶新跑去找張旭豪,說:“對方選手已經換人了,我跟他們不是一個級別的”。他建議張旭豪趕快從外面挖人,但張旭豪卻堅持認爲應該更多從內部培養。
但對於在資本裹挾下的強競爭企業來說,內部培養顯得太過理想化,也太慢了。張旭豪慢慢意識到,管理是餓了麼的短板,他開始大量引入外部人才補位。然而,如何平衡新老團隊分歧,以及在引入外部人才時保持原有企業文化又成了新的矛盾點。許多餓了麼早期沉澱的BD員工覺得上升通道被堵死,又有一批人離開。
不同文化在這一時期產生裂隙。有外來團隊的人做PPT彙報,是外企做PPT的套路,做很多百葉窗、淡出淡入,問問題又答不上來。有一次,張旭豪火冒三丈,罵道:“別給我來這一套,你下去!”
令李寶新至今心痛的是,由於在經理人體系搭建中沒有把握好節奏,曾經能召喚“幽靈大軍”的一句口號——“叫外賣上餓了麼”,在後期丟掉了。
寫在最後
創業者都是時代的創業者,機會也都是時代賦予的機會,像外賣、網約車這樣日均千萬單量的機會,風口可能五年纔會有一個,錯過一個想撞上下一個又談何容易。
曾經的外賣戰場核心人物張旭豪,已經很久沒有對外發聲。不管怎樣,張旭豪絕對算不上敗者,相反,他仍書寫了一段相當精彩的創業傳奇,從大學生就開始創業,並且能引來BAT的競爭追趕,其身上的勇氣與謀略值得我們的創業者學習。
三十多歲的他身上仍具各種可能,也許他還在等一個新的機遇,等一個自己重新出山的機會。
參考素材:
馮侖風馬牛《餓了麼張旭豪 : 創業的過程就是在黑暗中等待陽光》
電商報Pro《三年前賺走馬雲665億的外賣小哥,現在怎麼樣了?》
財經雜誌《張旭豪放下槍桿——餓了麼的十年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