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32家房企破產,行業洗牌還在持續

房地產市場的破產與重組還在頻頻浮現。

1月份,昔日巨頭恆大被正式下令清盤。2月份,曾有“西南王”之稱的金科主動發起重整。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2024開年以來,已有32家房企申請破產。

人民法院公告網截圖

無論是行業龍頭,還是中小企業,大量房企都正面臨洗牌。

行業淘汰速度放緩

破產名單更新不斷

最近這幾年,全國破產房企的數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整體來看,數據依舊處在高位。據中房網統計,2020年全國有408家房企破產,2021年降到343家,2022年有308家,2023年則有233家。

去年破產的這233家房企,遍佈全國25個省市。超50%的房企分佈於前5名的省市,即浙江、湖南、廣東、新疆、江蘇。其中前三名又斷層“領先”,浙江有36家房企破產,佔比15.45%;湖南有28家,佔比12.02%;廣東有27家,佔比11.59%。

最近兩個月,房企破產名單依舊高頻更新着。在人民法院公告網上,單是1月9日一天,就有5家房企的破產文書發佈出來。

同時,小易也觀察發現,破產名單裡大多是二三線城市不知名的中小房企。這些房企的經營範圍比較小,項目覆蓋範圍也不大,根基不深,在市場動盪的時候更難立足,容易走向破產。

行業內馬太效應明顯

債務壓力是破產主因

近幾年,房地產市場規模縮小,行業競爭加劇,馬太效應更加明顯。也就是說,行業內“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兩級分化的趨勢顯著。

用數據說話,據克而瑞統計,2023年TOP10房企的操盤金額集中度高達48.20%,新增貨值集中度更是斷層式領先,高達52.50%,排名前十的房企擁有約一半的銷售業績和“糧草”供應。在這樣層級分化更加明顯的市場中,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得更小。

對於房地產這種典型的高週轉、高槓杆、高負債行業來說,負債過高、資金鍊斷裂往往是房企破產的主要原因。

2019年《經濟參考報》曾報道,當時“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房地產開發商的信貸額度不斷收緊,信託、民間融資等其他渠道也在收緊。”2020年初,“三道紅線”成爲房企發展的“緊箍咒”,整體資金流通也受到一定阻力。

於是,債務違約、資產處置、兼併重組等現象,隨着房企債務壓力加大而紛紛出現。如下圖,2022年全國涉房類項目收併購共成交400筆,成交金額達2906億元。

陷入資金困境的許多房企開始積極盤活資產,“斷臂求生”。宏觀政策也正在對房地產伸出援助之手。

去年年末,三部門聯合發聲,金融支持房企紓困 。

今年年初,各方合力落實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據住建部消息,截至2月28日,全國31個省份276個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資協調機制,共提出房地產項目約6000個,商業銀行快速進行項目篩選,審批通過貸款超2000億元。

在廣東省內,截至3月4日,也已有20個城市提出“白名單”項目,目前已有近40個項目獲得融資43億元,民營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獲得融資貸款數佔了總量的86.6%。

廣東省住建廳官網截圖

本文封面圖:本站房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