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全為己所用》改變使用時間的方式,就能「重新設計」人生!
文/池田貴將
將時間可視化 如何減少被動時間?
一不留神才發現「都已經這個時間了!」這個狀況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社羣網站和YouTube。一點開網頁,便看到大家都在試用最新產品,或介紹新推出的服務,讓你覺得自己也該瞭解一下世界的最新潮流,於是不斷地往下滑,或是點開畫面上一個接着一個出現的連結。
(圖/unsplash)
小心! 別踏入隨機報酬的陷阱
心理學家賽勒(Michael Zeiler)表示,以意料之外的方式取得的報酬,比起透過既定方式取得的報酬,會讓大腦更開心,這是大腦的特性之一。
賽勒將鴿子放入一個按下按鈕就會掉出飼料的箱子,並透過改變「按按鈕掉出飼料的機率」,進行實驗。結果顯示,當掉出飼料的機率爲50 ∼ 70%,鴿子反而會更積極按按鈕。
換句話說,按按鈕10 次之中,有3 ∼ 5 次不會有飼料出現。這個道理就跟賭博一樣,偶爾會中獎,反而更能夠挑起興趣。
你所按下的各類報導連結,不見得全都是有趣或有益的內容,但正因爲偶爾會看到好玩或令人驚歎的報導,所以反而戒不掉上網亂逛的癮。在YouTube 瀏覽一支又一支影片,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問題就在於根據研究顯示: 即使花在娛樂上的時間相同,沒有目標的被動時間所帶來的幸福感,遠不及自主玩樂的主動時間。
在以8 ∼ 12 歲孩童爲對象的實驗中發現,花時間主動活動身體的遊戲方式,比起看電視或影片的被動時間,更能感受到幸福。而且,被動時間通常會搭配其他行爲一起進行,例如一邊喝酒或吃零食,一邊上網等等。
請照着下列步驟試試看吧! 減少「被動時間」,就能切斷負面的循環。
利用腦科學原理,三步驟避免「契機」產生
請依序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 如果一週中的被動時間超過14小時,請做出記號。
2 找出引發被動時間的「啓動器」。
3 改變環境,避免「啓動器」出現。
引發某個行爲的契機,我們稱之爲「啓動器」。啓動器分爲兩種。第一種是內在啓動器,即「自己的身體就是啓動器」。例如「肚子咕嚕響」是啓動器,啓動了「想吃零食」的壞習慣。
(圖/悅知文化提供)
另一種則是外在啓動器,也就是「你以外的某個東西是啓動器」。比方說,「LINE 發出通知聲」是啓動器,啓動你去「碰手機」這個壞習慣。而變成習慣的各種行爲,就是由內在啓動器和外在啓動器的一連串作用所造成。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疲勞」。這個內在啓動器讓人聯想到啤酒,進而引發「打開冰箱」的行動。此時,「看到啤酒」的外在啓動器,又使人聯想到「消除疲勞」,而打開啤酒的「噗咻」聲,則成了慾望獲得滿足的預告,於是伸手拿起啤酒。接下來,因爲酒精而變得遲鈍的腦袋,就會被動地接受連續播放的網路影片內容。
在這種狀況下必須改變的,不是「不看影片」或「不喝啤酒」,而是必須採取不一樣的行動,阻止內在啓動器「疲勞」,與外在啓動器「打開冰箱看到啤酒」產生連鎖反應。
書名:《24小時全爲己所用》作者:池田貴將出版社:悅知文化出版時間:2022年04月20日
意猶未盡嗎?前往「讀書吧」購買本書電子版,結帳輸入【style】折扣碼,即享8折!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出版《24小時全爲己所用:以「心靈滿足」爲目標的時間管理法》,由讀書吧電子書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