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書評|當算法之“神”上場 人類如何賦權與糾正 ——《智人之上》的深邃洞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晨星
2024年11月,中國首富、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在江西宣讀了他親自撰寫的檄文。
這位今年遭遇了大規模網暴的企業家,大聲疾呼要“捍衛網絡輿論的文明價值 ”,喊話抖音要公開算法。他認爲,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社交平臺利用了算法,屏蔽了多角度的消息——換言之,算法之“惡”是人爲造成的。
在歷史學家、哲學家、全球暢銷書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新作《智人之上——從石器時代到AI時代到信息網絡簡史》中,他以波瀾壯闊的歷史觀展示了AI時代算法“新神上場”,以及對人類帶來的全方位的影響。這本書的中文版於今年9月出版,11月發生的“鍾睒睒江西檄文”事件,恰好是書中觀點的註解。
當算法之“神”上場,算法之幽靈運行在水面之上,我們人類該如何賦權,又該如何糾正?
“新神”上場
進入21世紀10年代以來,不論在哪裡生活,我們都可能被一張算法的“大網”籠罩着。它重塑了我們的政治、社會與文化,甚至進一步改造着我們的身體與思想。
赫拉利在書中感嘆人工智能的力量,“21世紀的硅幕所分隔的或許不是彼此敵對的人類,而是一邊爲人類,另一邊爲人工智能霸主”。
在算法、人工智能時代,當計算機能自行做出決策時,人類信息網絡的基本結構就改變了。這種新力量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21世紀10年代至20年代的社交媒體所掌握的,正是這樣的力量。
社交媒體的出現,確實爲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效益,讓萬衆皆媒,均得以發聲;新社羣得以層出不窮,各種生態均有發展空間;知識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而成本則無限趨近於零。
臉書、抖音等都是這種力量的代表之一。但硬幣的另一面也令人震驚。
赫拉利在《智人之上》以臉書爲例解釋說,臉書的商業模式依賴用戶的參與度,人類管理者給臉書的算法定了一個首要目標:提升用戶參與度。算法用大數據做實驗,發現“讓人憤慨”最能吸引注意力並且提升流量。於是通過反覆實驗,算法學到了“憤怒會提升參與度”,也因此算法自行決定:傳播憤怒。
所以,如果有人發佈了充滿仇恨或煽動性的言論,這在社交媒體上往往會得到最有力的推廣,從而給平臺帶來高流量,而高流量隨之也會帶來高營收。算法成了決定性的因素,算法選擇讓哪些內容出現在用戶動態消息的頂端,這些“自上而下”的推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大衆的想法。
而當憤怒溢出屏幕,傳導到線下,到真實場景中,災難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於是,就出現了售賣農夫山泉的小商家被砸的類似事件。
人類如何賦權
人類的工程師編寫了算法的代碼,賦予了算法太多的權力。那麼,當算法、人工智能自行處理信息、自行做出決策,卻出現了算法偏見、人工智能幻覺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科技巨頭們爭相標榜“科技向善”,但有幾家又能真正做到。平臺的商業模式是依靠大規模的個人數據,個人得到平臺免費服務的代價是同意平臺掌握並使用個人數據。這是一種受託關係,平臺應該負起對受託人的責任。赫拉利認爲,只要科技巨頭真心地想要設計出更好的算法,通常也能做到。
如果科技巨頭無法負起對受託人的責任呢?政府可以上場,加強監管、規範算法是一種方式。赫拉利在書中建議,政府也可以要求平臺迴歸相對傳統的商業模式,也就是用戶以付費,而非個人數據,來支付服務費用。
對於國家之間,人類永遠都有“合作”這個選項。赫拉利提出,人工智能是一項全球性問題。與氣候變化一樣,只要人類團結,就能打造出適當的機構及制度,用來控制人工智能,找出並修正算法的錯誤。《布萊切利宣言》也許是個不錯的開端。
2023年11月,包括中國、美國、英國近30個國家和歐盟簽署了《布萊切利宣言》,宣言第一段就申明,爲了所有人的利益,AI應該以安全、以人爲本、可信賴和負責任的方式設計、開發、部署和使用。宣言第七段則強調,開發前沿人工智能能力的參與者對確保這些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負有特別重大的責任,包括通過安全測試系統、通過評估以及通過其他適當措施。
前方的道路雖然迷離,但《智人之上》希望爲人工智能革命提供比較正確的歷史觀,它確實做到了。
《智人之上》一書希望能通過推動各種機構制度打造出強大的自我修正機制,併爲之提供了最爲清醒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