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萬股賣盤封單!遭證監會立案調查絕味食品一字跌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上海報道

8月16日,絕味食品(603517.SH)一字跌停,截至發稿,2100萬股賣盤封單。

前一日晚間,絕味食品公告,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公司還表示,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開展。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工作,並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監管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對於何種事項涉嫌信披違法,公告並未進一步披露。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次致電公司公開電話,但電話始終忙線中。

曾被監管警示

絕味食品的信披違規行爲是有跡可循的。

據公開資料梳理,2023年4月,中國證監會湖南監管局對絕味食品多位高管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措施決定書顯示,湖南監管局在現場檢查中發現絕味食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未及時披露股權投資轉讓協議,該轉讓最終確認收入2880萬美元,對公司淨利潤的影響約1.14億元,佔公司上一年經審計淨利潤的16.21%;二是未披露關聯方共同投資,涉及兩項關聯交易未予披露;三是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及關聯交易;四是經營性佔用公司門店營業款、加盟費、管理費,公司通過員工個人賬戶收取門店款項合計2107.07萬元未存入公司賬戶。

據相關規定,湖南證監局決定對絕味食品以及董事長戴文軍、原董事會秘書彭剛毅、原財務總監彭纔剛、財務總監王志華、董事王震國等相關責任人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同時,湖南證監局要求公司及相關人員儘快採取有效措施,落實整改。

2023年8月,上交所根據湖南證監局查明的上述情況,對絕味食品有關責任人予以監管警示。同時也要求公司及相關人員對違規事項進行整改,就公司信息披露及規範運作中存在的合規隱患進行深入排查,制定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切實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和規範運作水平。要求公司及董監高人員舉一反三,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

直至今年,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所涉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或與上述違規情況相關。

記者注意到,投資者索賠事項已經啓動。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許峰律師提示,絕味食品投資者如果因此受損,目前已可初步準備發起索賠,此次調查所涉及的具體違規事實是否跟之前披露的一些違規相關,還需要等待最終調查結論。許峰認爲,暫定在2024年8月16日之前買入絕味食品股票,並在2024年8月16日後賣出或繼續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可準備發起索賠。

股價一路下行

作爲休閒滷製品龍頭,絕味食品以“絕味鴨脖”品牌聞名消費市場。近幾年,公司在2022年業績曾出現明顯下滑,其餘年份業績還算穩健。

2023年,絕味食品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72.61億元,同比增長9.6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3.44億元,同比增長46.63%。

公司也談到,受宏觀環境影響,滷製品行業仍保持增長趨勢,但規模增速逐漸放緩,與市場預期存在差距。其坦言,因全球宏觀環境和國內消費市場的變化,市場供需逐漸迴歸理性,並伴隨着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的轉變,由此帶來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和行業產能的深度錯配,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持續生存形成壓力。

爲了化解原材料高成本的問題,絕味食品曾從2022年初開始產品全線提價約5%,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至30.3%;7月,絕味食品再次對部分品類進行調價,主要是針對年初品類調價的補充,涉及到的品類包括鴨掌、魷魚、鳳爪等,此次調價幅度跨越4%-20%,平均提價幅度7%-10%。

除了提價,反觀絕味食品過去幾年的增長,主要通過加盟擴店來維持。

2020年末,絕味食品門店達12399家,全年淨增長1445家;2021年末,門店總數13714家,全年淨增長1315家;2022年末,門店總數達15076家,全年淨增長1362家。截至2023年底,公司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15950家(不含港澳臺及海外市場),全年淨增長874家。絕味表示,2023年業績變動主要源於銷售金額和門店數量的增長,但與此同時,公司毛利率同比減少0.76個百分點。

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則進一步反映出絕味食品成長性的下滑:公司實現營收16.95億元,同比下降7.04%,實現淨利潤1.65億元,同比增長20%。

或是意識到快速擴張帶來的風險,絕味食品在年報中表示,2024 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公司將從跑馬圈地式的開店策略轉向精耕細作、提升單店,保障加盟商的生存質量和盈利水平,並根據不同市場的實際情況調整單店模型,提升單店營收。

而爲市場詬病的是,作爲滷味龍頭,絕味食品的股價一路下跌,較最高點跌幅累計跌幅超80%,目前最新市值僅餘不足82億元。

今年6月,在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絕味食品董事長、總經理戴文軍在迴應股價下跌時表示:“關於股價下跌問題,我們深感抱歉。股票市場的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們公司一直致力於穩健經營,努力提升業績,爲股東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