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供電920萬瓩 卓榮泰直言還有200萬以上餘裕

卓榮泰錄製電視政論節目時,有擔任來賓的大學生詢問,AI與算力基礎建設、建置資料中心都需用到大量的電,外商也會要求綠電,未來供電是否能滿足產業需求?另對於臺灣軟體人才往往選擇出國就業,如何防堵高階人力流失?

卓榮泰說,根據臺電計算,2030年之前每年需要用電量約增700萬瓩,而現在包括建置新電廠、能源開發可達920萬瓩,「表示我們還有200萬以上的餘裕」。

卓榮泰強調,政府還是全力發展綠能,並讓所有電廠能夠如期完成,同時推動深度節電,這是不可放棄的工作,才能夠到2030年之前沒有缺電之虞。

卓榮泰說,至於爲何一直講2030年,這是因爲2030年之後還有更多的新電廠會接上來,「而且2030年之後,除役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電廠,沒有現在到2030年這麼多,所以2027年、2026年是我們所有電廠除役的高峰,對臺灣整個國家能源增長是特別特別地困難」。

卓榮泰續指,但過了這段時間之後,未來新的電廠會逐步接上來,除役的沒有那麼快,安全量就會更大,同時,永遠不會放棄發展綠能的工作,「如果綠電現在是沒有成效,爲什麼那麼多大廠要來臺灣,而且爭着要用綠電?表示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底子,可以去面對這樣的用電需求」。

另對人才議題,卓榮泰說,臺灣在高科技硬體制造相當領先,但在軟體設計上稍顯不足,所以未來一定要「軟硬兼備」,在硬體上繼續帶領世界領先的潮流、最高端的製成,但對於超級電腦、運算中心,還有把「算力」形成國力的過程中,要着手進行軟體設計和開發。

卓榮泰補充,現在也很多世界大廠願意到臺灣各縣市成立運算中心,超級電腦也會陸陸續續增加,這就是總統賴清德所提「五大信賴產業」中相當重要的半導體及人工智慧,政府也投入很多經費。

卓榮泰說,臺灣有很多人才,現在很多外國大廠會來臺灣,「也希望要嘛你要帶一些先進的一些人才進來,要嘛你來之後,你來這裡建廠開始一段時間,我們共同來訓練AI的人才給這些高科技廠商來用」,經濟部長郭智輝也提出希望在未來能夠培訓20萬名AI人才,放到各個產業去。

卓榮泰表示,也不能夠完全着重在高科技的產業,臺灣的傳產跟中小微企業纔是臺灣的命脈,要推動淨零和數位雙軸轉型,政府要協助培訓AI人才,因此,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也提出「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希望能夠引進更多外國優秀人才,包括學生來臺唸書、留臺工作,幫助臺灣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