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A股酒業上市公司ESG排行榜TOP20揭曉

每經記者:黃宗彥 每經編輯:楊翼

3月23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5第十屆中國酒業資本論壇暨中國酒業金樽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本屆論壇以“轉型求變 預見新局”爲主題,聚焦白酒行業深度調整期的破局之道。

在活動的重磅發佈環節,每日經濟新聞與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聯合發佈“2025A股酒業上市公司 ESG 排行榜TOP20”(以下簡稱榜單)。榜單顯示,排名前五的企業分別爲五糧液(SZ000858,股價134.60元,市值5225 億 元 )、珠 江 啤 酒(SZ002461,股價10.21元,市值225.98 億 元)、古 越 龍 山(SH600059,股價8.39元,市值76.48 億 元)、百 潤 股 份(SZ002568,股價27.38元,市值287.32 億 元)和 貴 州 茅 臺(SH600519,股價1573.75元,市值1.98萬億元)。

據記者瞭解,該榜單是中國酒業資本論壇舉辦以來發布的首個酒業上市公司ESG(環境、社會、治理)排行榜,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施懿宸對榜單和酒業ESG實踐進行了專業解讀。

酒業ESG高低水平呈“紡錘形”排列

據施懿宸介紹,榜單基於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成熟的ESG方法論和評價體系,結合酒行業特色和中國特色指標,從酒企管理成效、環境效益、社會支持、經濟價值表現等進行篩選和評價。對證監會行業分類下的A股49家“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上市公司進行系統評價。

數據顯示,當前,A股酒企ESG發展呈現“紡錘形”結構:獲得A級評定的企業佔比34.69%(17家),B級企業佔36.73%(18家),C級和D級分別佔10.2%(5家)和18.37%(9家),合計不足三成。

這一分佈表明,頭部酒企已形成ESG管理優勢,但行業整體水平仍有提升空間。值得注意的是,白酒龍頭企業普遍在環境效益維度得分較高,而中小型酒企在社會支持維度表現突出,反映出不同規模企業在ESG實踐中的差異化路徑。

此外,榜單特別強調“中國特色指標”的運用,在環境維度增設生態承載力評估,在社會維度強化鄉村振興貢獻度測算,在經濟維度創新非遺文化傳承價值量化模型。

這種本土化改進使得評價體系更貼合酒業“生態+文化”的產業特性,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具行業洞察力的ESG參考框架。

生態根基鑄就品質壁壘 鄉村振興激活產業鏈價值

在榜單解讀環節,施懿宸還介紹了酒業的ESG實踐方向和重點,爲行業提供參考經驗。

施懿宸表示,中國酒業的可持續發展正以ESG理念爲核心展開,其實踐深度植根於行業對生態要素的高度依賴。水質、土壤、氣候、空氣和生物多樣性構成釀酒生產的生態根基——水作爲釀造過程的媒介直接參與微生物活動,土壤特性既影響原料品質又作用於發酵環節,氣候條件調節微生物生長環境,空氣清潔度保障發酵菌羣穩定,而微生物多樣性更是決定酒體風味的關鍵。

這種對自然生態的敏感度,推動酒企將水資源管理、土地利用、碳排放控制等環境議題置於ESG實踐首位,通過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優化包裝生命週期、實施製冷排放監控等措施,實現生產環節與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容易被忽略的是,在鄉村振興戰略框架下,酒業的社會價值將得到多維釋放。作爲連接農業與工業的紐帶,酒企通過建設高標準原糧基地提升農作物品質,既保障原料供應又促進農民增收,形成“種植-釀造-消費”的產業鏈閉環。三產融合模式催生出酒莊旅遊、工業旅遊等新業態,帶動鄉村餐飲、文化服務等配套產業發展,同時爲非遺技藝傳承提供載體。隨着農村消費升級,酒企針對縣域市場開發適銷產品,在滿足多樣化需求的過程中拓展市場空間,形成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良性互動。

ESG治理體系在酒業的深化體現在全鏈條管控能力的構建。環境維度涵蓋水資源循環利用、土壤保護及生物多樣性維護;社會層面延伸至食品安全管控、負責任營銷、供應鏈影響評估及鄉村振興項目創新;治理領域則聚焦轉基因原料管理、數據信息安全、ESG組織架構完善等基礎建設。

企業通過將ESG目標納入戰略規劃,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績效考覈體系,推動環境信息披露透明化,最終實現從原料採購、生產釀造到市場流通的全生命週期責任管理。

“這種系統化實踐不僅重塑行業競爭邏輯,更將生態資源轉化爲品質優勢,社會擔當轉化爲品牌價值,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可持續範本。”施懿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