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下週開幕 27款人形機器人將集體亮相
本報記者 曲忠芳 北京報道
“十年前,人形機器人還只是簡單的肢體控制,發展到如今擁有了聰慧的‘大腦’、敏捷的‘小腦’和靈活的‘肢體’。”8月13日,在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會(簡稱WRC)新聞發佈會上,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表示,世界機器人大會已邁入第十個年頭,是我國機器人產業實現“從小到大”“從大到強”歷史性跨越的推動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大會現場瞭解到,世界機器人大會最早於2015年開始舉辦,每年一屆,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將於8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樑靚介紹說,今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169家企業將展示600餘件創新產品,其中首發新品60餘款,來自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宇樹科技、優必選、智元、星動紀元等領先企業的27款人形機器人整機將在博覽會亮相,創下歷屆之最。
27款人形機器人將集中亮相
當提及2024年世界機器大會的亮點時,樑靚介紹,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共育新質生產力 共享智能新未來”,同期舉辦論壇、博覽會、大賽及配套活動,得到了26家國際機構支持。論壇突出尖端引領與融通合作,舉辦3天主論壇、25場專題論壇,包括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國際組織代表、院士和企業家等共計416位演講和重要活動嘉賓。大會主論壇共設“產業發展”、“協同創新”和“技術革新”三大篇章,聚焦產業動向、未來發展、前沿技術風向和創新成果,深入研討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帶來的新應用和新機遇,以及以機器人技術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徑。
據瞭解,博覽會突出技術創新與應用成效,繼續深化“機器人+”應用場景展示,169家企業將展出600餘款創新產品,其中首發新品60餘款。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來自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宇樹科技、優必選、智元、星動紀元等領先企業的27款人形機器人整機將在博覽會亮相。與此同時,大賽突出技能提升與人才培養,將舉辦4大賽事,來自10餘個國家的7000餘支賽隊的13000餘名精英賽手現場競技,將展示“互動性”強的科研類競賽成果,比拼“觀賞性”強的優質競賽項目,內容涵蓋協作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智能人機交互、腦機接口等技術領域。
作爲世界機器人大會發起者與推動者的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總部黨委書記陳英表示,中國電子學會積極承擔了歷屆大會的籌備與組織工作,堅持以創新驅動賦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在促進技術交流、深化企業合作、推動產業發展、助力人才培育、拓展國際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屆大會中國電子學會將與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共同主辦,通過此次協作將匯聚多元思想碰撞、展示前沿技術成果、搭建廣闊合作平臺,爲全球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十年產業跨越發展的五大成果
徐曉蘭介紹,世界機器人大會在推動機器人領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機器人新質生產力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致首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賀信爲我國打造機器人新質生產力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吹響了此後十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跨越發展的號角。二是引領機器人科技創新。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深度融合,人形機器人由十年前的簡單肢體控制,到如今擁有了聰慧的“大腦”、敏捷的“小腦”、靈活的“肢體”;工業機器人技術水平和產業化能力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三是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機器人由工業領域全面滲透到農業、醫療、康復、家政、能源、安全應急等領域。四是凝聚全球專家人才力量。十年來,參加大會的全球科研機構專家、企業家人數逐年提升,累計已吸引100多萬人次參會。五是構築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支持大會的國際機構從首屆的12家增加到今年的26家,參會國際嘉賓由十餘位增加到74位,通過舉辦雙多邊國際會議,爲全方位國際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世界機器人大會已成爲全球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引領盛會”、“產業推動盛會”、“組織凝聚盛會”和“國際合作盛會”。
作爲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舉辦地,北京市充分發揮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指出,這一優勢表現在:首先,產業創新活力持續迸發,部市共建全國首個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打造“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攻關前沿陣地。其次,產業集聚動能不斷增強,設立百億規模機器人產業基金,打造經開區、昌平區和京津冀“機器人+”智能製造協同示範園。第三,場景牽引效應日益顯著,加快實施“雙百工程”和“新智造100”工程,首創機器人未定型創新產品首試首用獎勵政策,支持企業在機器人產品研製試用過程中成熟化和迭代。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磊強調,北京經開區正在加速構建全國機器人產業高地。一是打造高品質產業園區,依託亦莊機器人產業園,加速孵化培育科技創新企業。二是佈局高能級創新平臺,爲機器人企業提供配套服務,提升快速響應和批量製造能力。三是建設高水平創新中心,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協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四是強化高質量金融供給,設立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爲機器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金融資源供給。五是引育高層次產業人才,加大對機器人領域創新人才留京發展服務力度。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