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何樑何利獎授予56位傑出科技工作者,最年輕獲獎者37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12月3日,何樑何利基金2024年度頒獎大會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2024年度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共授予56位傑出科技工作者。據何樑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介紹,2024年度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獲獎人平均年齡57歲,最年長72歲,最年輕僅37歲,青年創新獎獲獎人平均年齡43歲;兩院院士獲獎人數佔總數的25%;女性獲獎人共7人,佔比爲近10年最高值。

具體而言,2024年度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獲獎情況呈現六大特點。

首先,農業育種成果豐碩。今年,何樑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我國傑出植物分子遺傳學家李家洋院士。他建立了水稻基因圖位克隆技術體系,奠定了我國植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基礎,首次提出異源四倍體野生稻快速從頭馴化的新策略,引領了作物育種新方向。他闡明瞭水稻產量與品質形成的理論基礎,開創了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實現了定向高效的“精準育種”,培育出“既高產又優質”的超級水稻品種並大面積推廣,爲我國農業科學技術趕超世界一流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開創性的重大貢獻。

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還有兩位從事水稻育種的科學家分別獲生命科學獎和農學獎。

第二,原創性前沿性特點突出。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創新獎授予了一批在基礎前沿科學領域作出原創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有獲獎人在反物質原子核和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性質研究中取得了多個重要發現,爲人類理解宇宙早期演化和強相互作用等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有獲獎人創立了基於顯式幾何描述的結構拓撲優化新框架,引領拓撲優化前沿研究,成果應用於“祝融號”火星車等國家重大裝備研製;有獲獎人牽頭凝練“深時數字地球”重大科學問題,推動形成數據驅動的地球科學研究新範式,爲解決人類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第三,企業自主創新取得突破。獲獎人中有多位來自企業,他們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裝備製造、重大發明創造等工作中攻堅克難、創新爭先,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多項自主創新成果。其中,有兩位獲獎人曾獲“國家卓越工程師”榮譽稱號:一位獲獎人在鋰電池關鍵材料、產品設計與集成、製造工藝與裝備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創新成果實現了全球大規模應用;另一位擔任ARJ21飛機系列總設計師和工程總師,研製了我國首款噴氣支線客機,實現了我國噴氣支線客機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

第四,臨牀醫學與中藥研究厚積薄發。多位獲獎人在臨牀醫學與中藥領域深耕多年,潛心鑽研醫學難題。有獲獎人從事心血管外科臨牀與基礎研究42年,主攻疑難危重心血管病防治,圍繞終末期心衰和主動脈夾層兩大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研究工作;有獲獎人從事胸心外科臨牀應用與科學研究40年,創建了肺癌精準切除新標準,研發全球首臺裸眼3D胸腔鏡;有獲獎人從事中藥安全性與中藥藥理學研究36年,創建了國際上首箇中藥安全性研究關鍵技術平臺。

第五,環保領域創新業績斐然。多位獲獎人在生態環保領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有獲獎人致力於木質素研究,建立了木質素微結構理論與調控技術,創新了工業木質素與造紙廢液製備高附加值工業表面活性劑和功能材料關鍵技術,實現“變廢爲寶”;有獲獎人深耕大氣污染物治理領域,在工業煙氣深度治理等方面取得系列創新成果;有獲獎人長期從事污染物多介質界面行爲調控技術及工程應用領域的研究工作,攻克有機膨潤土大規模廢水處理工程應用的關鍵技術。

第六,女性科學家成績亮眼。本年度獲獎的7位女性科學家在有色冶金智能自動化、生物化工、製冷技術、資源環境、人工智能與計算光學、中藥研究等多個領域取得亮眼成績,展現出女性科學家細緻、敏銳、堅韌的優勢與求真務實、勇於探索、不讓鬚眉的智慧和勇氣。

據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也是何樑何利基金成立30週年,何樑何利基金秉承“愛國、愛港、愛科學、愛人才”的初心,截至今年,共評選並獎勵1638名傑出科研工作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