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家治理領域值得關注的十個課題發佈!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這一年,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繁重艱鉅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錨定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徵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接下來一年有哪些重大課題值得我們關注?

2023年11-12月,《國家治理》雜誌深入開展“2024年國家治理領域值得關注的十個課題”大型調查評選活動。在前期徵集近百位各領域專家學者建議基礎上,初步歸納出16個候選課題,面向全國各地黨政幹部、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人士進行網絡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339份。綜合專家意見和得票情況,最終遴選出2024年國家治理領域值得關注的十個課題。這十個課題分別是:

· 人口負增長階段的人口高質量發展

· 人工智能爆發式發展對國家治理的影響

· 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

· 共同富裕背景下的鄉村振興

· “第二個結合”與中國式現代化

· 新形勢下幹部激勵機制優化路徑

·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 網絡空間治理新挑戰新任務

· 韌性城市建設與應急管理

人口負增長階段實現我國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摘 要:近年來,我國人口增長髮生轉折性重要變化,進入人口負增長的階段,人口發展也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徵。人口負增長雖然會導致勞動力供給和有效需求減少,不利於資本積累、消費需求擴大以及技術創新,給經濟增長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但也爲綠色發展、共同富裕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並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爲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契機。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關鍵舉措是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加大對人的投資力度,積極開發“人才紅利”,並根據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新趨勢,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合理分佈,優化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空間配置。

作者: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成德寧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前景分析

摘 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並廣泛應用,對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賦能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具體分析了國家治理智能化轉型的典型場景與發展前景,並討論了國家治理智能化轉型可能面臨的挑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要想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更大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推動技術與制度的協同發展。

作 者: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馬 亮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全新賽道

——兼論顛覆性創新的推動作用

摘 要:新質生產力是相對於傳統生產力的質的躍升,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要不是增量創新而是前沿技術突破和顛覆性創新。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前沿技術不斷突破,顛覆性創新不斷涌現,給我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歷史機遇。顛覆性創新通過開闢全新賽道、升級傳統產業和重構產業格局等路徑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我國在顛覆性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方面進入“無人區”,顛覆性創新的高不確定性需要產業支持政策的轉型,市場選擇性需要更好地活躍市場主體,時序關聯性需要秉承包容審慎的原則,不可預測性需要發揮科技倫理的作用。

作 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李曉華

地方財政轉型與新增長極探析

摘 要:當前,我國地方財政在運行中遇到了一些難題,究其成因,既有經濟方面的,也有財政體制機制方面的。以往的土地財政模式急需轉型,地方財政新增長的實質是推動財政轉型。地方財政新增長要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即在實現財政可持續的前提下,通過深化財政體制改革,規範地方財政行爲,籌集更充分的地方政府可支配財力;通過釋放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增長,通過更快的經濟增速,爲地方政府提供更充分可靠的財源。

作 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楊志勇

共同富裕目標背景下的鄉村振興途徑

摘 要:共同富裕作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鄉村振興的主要目的和根本方向。我國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然而,產業發展滯後、人才短缺、文化困境、生態壓力以及組織基礎薄弱,成爲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短板和重要挑戰。針對這些問題,本文結合共同富裕目標與使命,提出推進鄉村振興的具體策略: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多措並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綜合施策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移風易俗傳承文化,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千方百計保護生態,堅定不移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抓好黨建推進鄉村組織振興。

作 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員 胡仙芝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國家治理的啓迪

摘 要:中華文明歷史是一部治國理政思想文化的偉大史詩。“第二個結合”視域下,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治理文化,可以獲得很多啓迪。在古代政治和行政哲學思想中,以史爲鑑的傳統打造了中國人的歷史觀,《周易》哲學思想奠定了中國人的辯證觀,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形成了中國人的系統觀,對我們今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可以提供理論營養和增強實踐動力。對待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一分爲二,從傳統治理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作 者: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研究員,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文明智庫中心兼職研究員 高小平

新時代幹部激勵機制創新優化路徑探討

摘 要:近年來,腐敗現象和“四風”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同時幹部隊伍的不作爲現象卻有所擡頭。幹部不作爲的根源包括制度上的權責不匹配導致的“不能爲”,強化問責機制導致的“不敢爲”,動力不足導致的“不願爲”,以及改革進展加快和政治生態變化導致的“不會爲”等。幹部考覈評價機制短板是制約幹部激勵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幹部考覈激勵機制建設,需要不斷強化問題導向,以制度建設爲突破口,以取得實效爲着眼點,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積極構建崇尚實幹、鼓勵擔當、強化問責的多維激勵體系,積極推進新時代幹部激勵機制的創新優化。

作 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貟 傑

新時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

摘 要: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的任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實踐中要將高水平安全的保障作用落到實處,就要爲高質量經濟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內部環境、爲高水平開放創造合作共贏的外部環境、爲創新發展創造健全寬鬆的相宜環境,並牢固樹立一切工作以高質量發展爲先的重要認識,全面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爲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作 者: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王文章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指向與實踐進路

摘 要:爲應對全球互聯網治理的現實困境,中國創新性地提出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在遵循互聯網時代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發展網絡空間這一新型的人類公共活動共同體,倡導互聯網空間應當成爲真正的人類發展、安全、責任、利益的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深化和延展,繼承和發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全球戰略視野和共建共享治理觀。只有從共商、共建、共治和共享這四個着力點出發,才能更好地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作 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李 鋼

極端天氣頻發背景下城市韌性治理模式創新路徑

摘 要:在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城鎮影響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極端天氣的發生時間、影響地域和災害強度、災害鏈條以及“風險漣漪效應”大幅超過原有的風險框架,危及中國城鎮的生態安全和運行穩定性。城市基礎設施亟需提升氣候韌性,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原則積極面對,也要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韌性,從源頭夯實風險防控容量。要在快速識別風險類型的基礎上,以敏捷的恢復能力讓一度受損的城市功能儘快復原,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作 者: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樊良樹

選自 | 《國家治理》2024年1月(上)

歡迎關注人民論壇網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