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灣國際科展雄女獲3獎 「釉下光工程」為一等獎

高雄女中參加「2023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TISF)」,有3件作品獲獎。圖/雄女提供

高雄女中參加「2023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 (TISF)」,有3件作品獲獎。學生陳若雅作品「釉下光工程」獲一等獎;李幸真「紫外光對於皮膚造成刺痛機制的神經活化機轉」獲三等獎;洪愛佳、李宜潔、周子菱的「氣凝膠改質吸附環境毒性含硫分子應用於農業廢水的吸附處理」,獲四等獎。

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睽違兩年後恢復實體競賽,2月於臺北科學教育館進行爲期一週的賽事,共有21個國家師生齊聚交流,170件作品參賽。經過各階段選拔,最後國內有60件、國外18件作品獲獎。雄女今年報名9件,6件通過初審進入複審,最終共3件作品獲獎。

雄女學生陳若雅作品「釉下光工程」榮獲工程學科一等獎,將代表臺灣參加美國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Intel ISEF2023)。她從高一就開始釉藥的研究,與指導老師林孝正討論後擴展題目,並在青培計劃中由臺北大學和成功大學教授指導引入AI演算法,從20萬筆釉藥資料中,預測最適合的釉藥配方。

「釉下光工程」作品最大的意義,在於將流傳千年的釉藥技術,結合現代的的大數據演算法,預測可能燒製的釉藥成色,將數個月試驗可能縮短至一個星期。陳若雅除了致力於科學研究,也曾擔任社團模擬聯合國的學術長,鍛煉出流利的英語和反應能力。

學生李幸真獲得醫學與健康科學科三等獎,研究主題是「紫外光對於皮膚造成刺痛機制的神經活化機轉」,以不同強度的紫外光照射皮膚角質細胞和背根神經元細胞,接着偵測兩種細胞的痛覺受器(TRP)數量增多的情形。這項實驗證實了紫外光確實能增加痛覺受器的表現量,可能與光照後引起的刺痛感有關。她就讀雙語班,也是禮賓團成員之一,學校外賓來訪時,能以流利的英語接待,此次的國際科展,也全程使用英文報告並回答教授的提問,感謝教師張穎文的悉心指導。

學生洪愛佳、李宜潔、周子菱以「氣凝膠改質吸附環境毒性含硫分子應用於農業廢水的吸附處理」,獲得環境工程四等獎。3人來自不同班級,準備科展的過程中時常需要學習許多超出範圍的新知識,且要與課業同時兼顧。她們高一入學時,選修教師呂雲瑞開設的「自然科學探究」彈性時間課程,學習查詢國外英文期刊,進行分組口頭報告與提問,學習實驗室基本技能操作、基礎科學素養與文獻引用等等,奠定紮實基礎。

雄女校長鄭文儀表示,學校長期致力於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並積極發展國際化,除了現有優秀高中教師羣,同時也和多個大學教授實驗室合作,爲國家栽養頂尖的人材。

雄女學生李幸真獲得「2023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 (TISF)」醫學與健康科學科三等獎,研究主題是「紫外光對於皮膚造成刺痛機制的神經活化機轉」。圖/雄女提供

雄女學生陳若雅作品「釉下光工程」,獲「2023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 (TISF)」一等獎。圖/雄女提供

雄女學生洪愛佳、李宜潔、周子菱以「氣凝膠改質吸附環境毒性含硫分子應用於農業廢水的吸附處理」,獲「2023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 (TISF)」環境工程四等獎。圖/雄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