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車市“卷”年
2169.9萬輛,"卷"了一年的車市銷量最終定格。1月9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乘用車零售同比增長5.6%,而廠商批發量高達2553.1萬輛,創歷史新高。
2023年,車市"卷"字當頭。從價格到車型、從燃油到新能源、從內銷到出口……車市"翹尾"收官同時,競爭格局也已生變。
以價換量"慘勝"
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乘用車累計零售量爲2169.9萬輛,同比增長5.6%。對此,乘聯會相關人士直言:"由於年末價格促銷較同期增長超6個百分點,因此乘用車零售增長也是內卷嚴重的‘慘勝’。"
"慘勝"背後,直指價格戰。2023年3月,"東風系"憑藉"殺價"出圈,引得衆多車企下場"應戰",卻並未換來一季度的整體銷量增長。但價格內卷未止,臨近年末車市優惠更處於高位。
"車企年末衝刺和地方促消費共同推動市場火爆。12月促銷在力度和廣度上都有所增強,幾乎涉及所有廠商、所有車型,呈現歷史罕見的年末加力促銷衝刺特徵。"乘聯會相關人士以去年12月爲例形容車市價格競爭的強度。"罕見"促銷力度帶來的變化,直觀反映在銷量數據上。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235.3萬輛。從增長幅度來看,同比增長8.5%,環比增長則達13.1%,直接突破兩位數。
在車企"捲動"車價的同時,承壓的經銷商更加大優惠去庫存。乘聯會方面表示:"2023年渠道庫存壓力較大,去年9月至年末渠道庫存增長較猛。"同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下簡稱"流通協會")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53.7%,雖然同比環比有所下降,但汽車流通行業仍處在不景氣區間。
流通協會相關人士表示:"臨近年末,經銷商爲達成全年任務目標拿到年終返利,加大清庫力度。"據流通協會調查顯示,37.4%的經銷商已完成全年任務;39.4%的經銷商任務完成率在70%—90%;23.2%的經銷商任務完成率不足70%,距離全年任務目標差距較大。
卷向海外
事實上,國內車市激烈的競爭環境,成爲觸發價格內卷的導火索。對此,除彼此"殺價"外,車企也通過新能源車及出口等尋找新抓手。
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零售達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全年滲透率爲35.7%。隨着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增長,2023年乘用車產品結構也發生變化。乘聯會相關人士透露,2023年發佈的燃油車新品僅爲27款、純插混車型爲33款、增程式車型爲10款。此外,2023年推出的新車呈現明顯的高端化趨勢。數據顯示,2023年推出的A級純電動車型數量與2022年持平、插混車型同比增加四款,增程式車型同比增加三款;B級以上推出的純電車型同比增加一款,插混車型同比增加八款。這意味着,新能源化、高端化成爲2023年車企聚焦的大方向。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高端化車型具有溢價優勢且售價較高,能夠承載更多新配置和新技術投入,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形成高舉高打的營銷爆點,更容易實現新車投資收益平衡,有利於企業技術可持續提升,併爲後期通過規模化效應,逐步推進企業整體產品競爭力提升打下基礎。"
此外,2023年車企更卷向海外。數據顯示,2023年乘用車出口量高達383萬輛,同比增長62%。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104.8萬輛,同比增長72%,新能源汽車出口正成爲出口新引擎。同時,根據乘聯會整理的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汽車出口額達927億美元,同比增長70%。乘聯會方面預計,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有望達1020億美元,將超越日本的汽車出口額。
隨着出口量持續提升,2023年包括比亞迪、吉利、長城、蔚來等衆多品牌,不斷拓展海外市場。蔚來汽車相關人士表示:"全球市場拓展方面,蔚來在挪威、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推進由產品和服務等構成的完整運營體系,並實現多款車型交付。"交出全年超300萬輛成績單的比亞迪也被傳出在法國、西班牙、德國等歐洲國家尋求建立整車工廠的可能性。
"中國品牌欲通過新能源車在國際市場實現彎道超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表示,目前國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國際市場正成爲衆多車企尋求增量的關鍵點,因此也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熱度。
合資品牌借"電"探路
自主品牌通過打出內銷與出海"兩手牌"提升市場份額,並將壓力傳遞給合資品牌。
數據顯示,2023年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52.9%,同比增加4個百分點;2023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2%,同比增加4.6個百分點。而此前佔據中國市場主導地位的合資品牌,則進入調整期。以乘聯會發布的2023年12月數據爲例,自主品牌零售124萬輛,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8%;主流合資品牌零售79萬輛,同比下降7%。
從份額來看,德系品牌零售份額20.5%,同比份額持平;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6.5%,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7.3%,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2023年12月,三大品牌零售份額均無增長。
近兩年,不斷有合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退出或者重組的情況發生。2023年10月,廣汽集團發佈公告顯示,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廣汽三菱重組的關聯交易公告》,擬對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重組完成後廣汽三菱將成爲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此外,廣汽豐田、悅達起亞等合資企業在2023年均有裁員傳聞傳出。崔東樹表示:"隨着乘用車行業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合資企業原有的產業優勢弱化,產能壓力加大,面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課題。"
面對中國市場加速向新能源轉型,合資車企也加速跟進。2023年廣州車展上,廣汽豐田發佈全新新能源品牌——鉑智,首款車型鉑智4正式上市;廣汽本田則帶來10款電動化車型參展,覆蓋純電、混動、插電混動三種技術路線。其中,全新純電動車e:NP2極湃2完成首發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市場推出多款ID.車型的"南北"大衆(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已開始收穫銷量紅利。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南北大衆新能源車批發量爲3.06萬輛,佔據主流合資純電動50.2%份額。乘聯會方面表示,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衆強勢領先,大衆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