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一男子憑藉稻魚蟹共養模式發家致富,年收入過千萬
2020年,浙江一男子辭去高薪的工作回家養殖大閘蟹,他養出的蟹一斤能賣一百多塊錢,一畝地能賺三份錢,年收入超過千萬,爲什麼那麼多人養蟹都不賺錢,而他卻能憑此發家致富呢?
今天的主人公名叫周金明,原本他是一家飯店的大老闆,收入十分樂觀,他在開飯店的時候,發現大閘蟹雖然價格高,但是卻很受顧客歡迎,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人點大閘蟹,一天就能賣出一兩千塊錢,這讓周大哥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商機,他覺得大閘蟹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如果自己能規模化養殖,肯定要比開飯店來錢快。
於是,周大哥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最終決定放棄經營飯店,選擇回老家江山市養殖大閘蟹,當時不少人都覺得他肯定是瘋掉了,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反而搞一些絲毫沒有保障的養殖。
可是面對親戚朋友都不理解,周大哥並沒有急於解釋反駁,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幹出個樣子,給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瞧瞧。
周大哥回到老家後四處去考察,他發現有一條小河流經桃源村,小河周圍的10公里之內都是沙性土壤,這種土壤像沙漏一樣,能過濾掉水中的淤泥,這樣水質也會跟着提高,如果把大閘蟹養在這種沙性土中,大閘蟹的腹部不僅能保持乾淨,賣相也會相對好一些。
周大哥經過一番考量後,覺得這裡非常適合養殖大閘蟹,於是他就將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拿了出來,然後在這條小河附近租了一個100多畝的水塘,開始大刀闊斧地幹了起來。
在三月春暖花開的時候,周大哥將買來的大閘蟹苗給放進了水塘,他期望自己的第一次嘗試能順順利利,畢竟那樣會給自己後面的養殖增添很多自信,但是創業哪有一帆風順的,很快周大哥就遇到了棘手的難題。
六月份時,周大哥發現水塘邊有很多死掉的大閘蟹,這些死蟹的殼上還有一些小洞,這讓他倍感蹊蹺,隨後周大哥加緊巡邏,每天都在水塘邊轉悠,希望能有所發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周大哥終於發現了事情真相。
原來,桃源村依山傍水,生態環境非常好,有大量野生白鷺在此生活,在周大哥沒有租地造水塘投放大閘蟹之前,這個地方就經常有白鷺出來覓食,那個時候它們一般會吃一些小魚小蝦,可是自從周大哥在水塘裡投放了大閘蟹後,白鷺就有了新的獵食目標。
這下週大哥徹底搞清楚了事情的真相,但是令他感到納悶的是,白鷺是怎麼捕食有着堅硬外殼的大閘蟹的呢?
原來,大閘蟹有蛻殼期,在這期間它的殼和鉗子都會變軟,用手輕輕一戳就破掉了,這纔給了白鷺可乘之機。
三月份投放的大閘蟹苗非常小,能夠藏在水底,可是等到六月份,大閘蟹經過蛻殼後個頭就變大了,淺淺的水面再也蓋不住它們的身影,自然而然的大閘蟹就成了白鷺攻擊的目標。
發現問題後,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周大哥一開始想着人爲驅趕白鷺,但是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因爲人不可能24小時都守在水塘邊趕白鷺。
後來,周大哥在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大部分養殖戶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會選擇用網把水塘給罩起來,周大哥覺得這種方法可行,但是成本太高。
隨後,他便打起了水稻的主意,周大哥想嘗試一下稻蟹共養這種方法,種植水稻能很好的隱藏大閘蟹,爲它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白鷺看不見大閘蟹藏在哪裡,自然就不會再來獵食了。
反過來,大閘蟹的糞便也能爲水稻提供營養,一畝稻田能產出500多斤的水稻,按照當時的市場價來計算,周大哥那100多畝的稻田,一年能幫助他多賺十幾萬,稻蟹共養不僅能成功消滅鳥害,還能多賺一筆錢,但是風險依舊存在。
2012年7月份,當地突降大雨,周大哥的養殖基地被附近的河水完全淹沒,一些大閘蟹被水給沖走了,還有一些死蟹漂在水面上,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周大哥一下子損失了50多萬,就連妻子都在勸他把基地轉手,但是周大哥卻絲毫沒有動搖。
不甘心的他,又去找銀行貸款了30多萬,將養殖基地的防洪堤進行了加高,既修水閘又修下水道。
2013年,周大哥在基礎設施完善的情況下,再次投放蟹苗,種上水稻,在10月份的時候,周大哥養殖的稻田蟹,一上市就受到了很多客戶的歡迎,他養殖的大閘蟹蟹黃更加的鮮美,肉質更加的緊實,這也讓他賣出了一斤100多塊的價格。
在大閘蟹出塘後,周大哥的水稻也成熟了,他採用機械收割的方法,很快就將水塘裡的5萬多斤水稻處理完畢。
2013年,他靠着大閘蟹和水稻年入130多萬,並且還把之前向銀行貸下的30多萬欠款給還上了,周圍人這下開始對他刮目相看,越來越多的村民也想參與其中。
當週大哥以爲自己創業成功的時候,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等到第二年開啓稻蟹養殖模式的時候,周大哥發現水稻種多少死多少,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秧苗都被福壽螺給吃掉了,這種螺在溫度適宜的時候繁殖速度非常快,很快周大哥的水稻秧苗就被禍害完了。
周大哥向有經驗的養殖戶請教解決方法,養殖戶表示他們一般都是選擇打農藥殺死福壽羅,但是這種情況並不適用於周大哥的稻蟹共養模式,因爲打農藥會對水質以及稻田蟹產生影響,這種螃蟹賣出去會對人體產生傷害,於是周大哥很快就否定了這種做法。
走投無路的他只能選擇最笨的方法,帶着工人一邊撿螺一邊插秧苗,這樣人工成本也大大提高了。
周大哥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便四處請教專家,後來有人告訴他,在稻田裡面養魚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2015年,周大哥買來了草魚、鯉魚以及鯽魚,草魚能幫助吃掉稻田裡面的雜草,而鯉魚和鯽魚則以動物性飼料爲主,一段時間過後,水塘裡的雜草和福壽螺都少了不少,但是水稻也被破壞了很多。
原來,周大哥往水塘裡面投放的都是大魚,這些大魚會將稻苗給吃掉,弄明白了這個事後,周大哥果斷將水塘裡的大魚全部更換成了小魚,這樣周大哥的魚塘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生態鏈,一畝稻田能成功收入三份錢。
除此之外,水塘裡的大閘蟹還能增加魚的活動量,同時吃掉體質不好的魚,剩下的魚肉質也會更加鮮美,也更受市場的歡迎,價格自然而然也會更高。
不僅如此,這樣的方法還減少了大閘蟹的養殖成本。
2020年,周大哥一千多畝的水稻全部採用水稻蟹的養殖模式,爲了吸引更多的客戶,周大哥還舉辦了抓蟹節的活動。
周大哥靠着魚稻蟹的養殖模式,年收入高達1000多萬元,他的經歷帶動了當地很多人的養殖熱情,對此周大哥也很熱情地教給他們養殖技術,遇上一些銷售不好的人家,他還會幫忙進行推廣。
那麼,對此大家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