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險企密集補血:增資額創6年新低、發債突破800億關口

年度尾聲,保險公司照舊忙於增資發債,持續“補血”,守住償付能力底線,爲公司長期穩健發展奠定基礎。這一年,保險公司增資、發債的情況又發生哪些變化?看藍鯨保險一一盤點。

受股東出資能力、出資意願以及監管對入股資金來源的穿透審查等因素影響,保險公司通過原有股東增資或者引入新股東增資並不容易。藍鯨保險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不足200億的獲批增資額,是近6年新低點,方式受限。

相對的是,不少保險公司轉而投向發行資本補充債的懷抱。自2015年准許保險公司發債以來,資本補充債憑藉融資成本低、融資對象廣,不涉及現有股權比例變更,審批標準和發行程序相對簡單,週期短等特性,得到不少保險公司青睞。年內央行、銀保監會批覆金額達到893億元,計劃發行規模737.5億。但由於主體差異性,信用風險度不同,票面利率有明顯差距。

資本金較量,增資引戰投新股東一步到位

日前,銀保監會相繼批覆同意太平財險變更註冊資本,增資11億元;批覆同意中華聯合財險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的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20億元。

一類是增資,一類是發債,儘管兩者形式不同,但指向相似的目的,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彌補階段性資本不足,保持或是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承保能力,增強抗風險能力,以支持業務保持健康、快速發展。

且根據《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市場準入管理辦法》和《關於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50%不得開設省級新機構,低於120%投資品種受限,均有相應要求。

2020年以來,保險公司依舊對增資保持熱忱。藍鯨保險不完全梳理,2020年,銀保監會官網共批覆同意9家人身險公司、9家財險及再保險公司進行增資,18家保險公司合計增資金額達到198.23億元,其中6家保險公司在實現增資時,伴隨着新股東的到來。

增資額最大的一筆爲紫金財險,向7家投資者增發35億股股份,其中包括3家新增股東,每股1.61元,融資56.35億,35億計入註冊資本,21.35億計入資本公積,註冊資本從25億變更爲60億;最小的一筆來自利寶保險,股東方利寶互助對其增資0.9億人民幣,註冊資本相應提高到19.36億。

頗受業內關注的中法人壽,增資方案也在近日獲批,曾飽受償付能力不足折磨,公司治理、業務發展陷入僵局,如今引入寧德時代、青山控股、貴州貴星3家新股東,外方股東退出,註冊資本從2億元變更爲30億元。

除了拿到監管通行證的公司,還有5家保險公司在中保協網站披露擬增資計劃,進入部署階段。比如三星財險,有望引入騰訊等作爲新股東,化身中外合資保險公司。

然而,獲批的增資額與往年相比,有明顯差距。2015年、2016年前後,保險業一度“高光”,業務驅動、快速發展需要資金實力作支持,增資額到達相應峰值。此後行業轉型,聚焦穩健,增資額也顯著下降,2020年至今不足200億的增資額,是近6年新低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增資方式受限,主要受保險公司股東增資意願,股東增資實力以及監管因素影響。

“一方面,去年保險行業的整體增速回暖,達到兩位數,對資本的消耗較大,保險公司需要持續補充資本;另一方面,銀保監會關於股東資質、資金來源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監管要求收緊,審批門檻提高,部分民營股東經營受到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影響,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出資能力受到影響,所以通過原有股東進行增資或者引入新股東並不容易”,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對藍鯨保險分析指出。

“增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股東的意願和投資能力,今年總體上受經濟環境的一些影響,股東自身經營跟往年相比,多少會面臨一些壓力,整體增資動力相對要弱一點”,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儁生分析指出。

除此之外,當前,監管強化保險公司投資人要求,嚴格進行股東資金來源審查,進行穿透,審覈週期也相對較長。

在朱儁生看來,保險公司引入新股東,主要涉及三方面需要,一是關於籌資的需要,比如原有股東不具備太強注資動力,但爲滿足償付能力要求以及發展要求,必須持續注資,因此引入有注資能力的新股東;二是滿足股權結構要求的考慮,股權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單一股東佔比不超過1/3,部分公司股權結構不完全符合要求,基於此,引入新股東稀釋股權比例;三是戰略發展需要,往往願意引入能夠實現業務互補的新股東,在保險主業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進行佈局,爲後續業務發展提供支撐。

低融資成本、高流動性,險企偏愛資本補充債

當增資的難度逐步上升,不少保險公司轉而選擇發行資本補充債,拓寬資本補充渠道,促進各項業務發展。

2015年初,央行與原保監會聯合發佈《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宜公告》,允許保險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按照要求,申請公開發行的保險公司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包括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連續經營超過3年,上年末和最近一季度淨資產不低於10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最近3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爲。

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保險公司無需付出流動性溢價;融資成本較低,融資對象廣;不涉及現有股權比例變更,審批標準和發行程序相對簡單,週期更短;且隨着市場利率下行,資本補充債券的發行利率也相對走低,因此得到不少保險公司青睞。

據藍鯨保險梳理,文件下發當年,就有12家險企發行將近80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熱度可見一斑,隨後幾年,發行額度在200億至800億之間。

2020年年內,20家保險公司拿到央行及銀保監會批文,進入發行階段,批覆金額達到893億元,計劃發行規模737.5億。平安人壽拔得頭籌,發債金額高達200億,獨佔四分之一,這也是平安人壽在境內單次發行規模最大的一筆債券。

未雨綢繆者不在少數,比如在相應材料中,招商局仁和人壽即表示,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是爲有效緩解未來三年因業務規模增長帶來的償付能力壓力,爲公司長期穩健發展奠定基礎,進一步增加公司實際資本。

“資本補充債具備一些優勢,比如不影響原有股權結構、治理結構狀況,比較方便,流動性好,總體來講,保險公司是比較喜歡用這種方式去補充資本金”,朱儁生說道。

有差別的是,增資方式能夠補充保險公司核心資本,同時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而資本債只能補充附屬資本,提高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藍鯨保險瞭解到,核心資本的補充方式通常還包括從利潤中提取盈餘公積轉增爲資本。

除此之外,藍鯨保險也注意到,各家發債主體的票面利率,有較爲明顯的差距。舉例來看,新華保險、平安人壽的發行利率分別爲3.3%、3.58%,珠江人壽發行利率則高達6.25%。

“定價取決於很多因素,從投資者來講,主要跟資本補充債的期限、風險有關係。具體來看,大公司跟中小公司分別發行資本補充債,風險相對較高的,需要溢價補償,所以利率差別就顯得比較大”,朱儁生說道,其指出,儘管保險業競爭相對激烈,但總體屬於比較優質的投資主體,行業發展潛力大,短期有壓力但長期看好,在市場上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利率籌集資金。

周瑾介紹,“票面利率與當前的市場利率以及發行人的信用等級有關。今年以來,債券市場違約增加,信用風險增大,投資人也會要求更高的信用價差。所以,償付能力偏低或財務穩健性較差的保險公司,其信用等級也會較低,相應的融資成本升高”。

業內人士分析,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下行的市場利率,促使優質企業融資成本率下降,保險公司後續發債規模仍有上升空間,繼續看多。(藍鯨保險 李丹萍 lidanping@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