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七旬老人爲入獄“養老”故意搶劫,被捕時笑道:判重一些
文丨青琰紀史
編輯丨青琰紀史
2008年的一個秋日,在北京車站的喧囂人羣中,一個七旬老人的身影異常突兀,他帶着一把剛買的水果刀,對路邊的女孩實施搶劫。
當被警察抓住時,老人卻笑着說:“麻煩判我久一點,越久越好啊!”這番操作,令衆人一頭霧水。
那麼,老人究竟會說出如此荒唐的話?
他的結局又會如何呢?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不得已的選擇
那是一個普通的午後,太陽熾熱而無情,像是要蒸發掉地面上的每一滴水分。
付達信的步伐在北京車站的石板地上顯得沉重而緩慢。
他的心跳在胸腔裡不規律地跳動,每一次跳動都像是在提醒他即將做出的決定。
他手裡緊緊握着一把剛在附近的小店裡買的水果刀,這是他僅有的資金能買到的最便宜的刀。
雖然只是一把普通的水果刀,但在他手中,它的分量沉甸甸的,彷彿承載着他所有的希望與絕望。
車站內人來人往,有匆匆趕路的上班族,有拖着沉重行李的旅客,還有像他一樣步履蹣跚的老人。
他的目光在人羣中搜索,最終鎖定了一個看起來年輕柔弱的目標——一個揹着書包的女學生。
她正低頭看着手機,顯然並沒有注意到這個身影逐漸逼近的老人。
付達信走到她的身後,深吸一口氣,然後用盡全身的力氣,聲音顫抖地說:“小姑娘,把你的包給我!”
女學生一愣,轉頭看到一個瘦弱的老人,眼中帶着一種難以言喻的哀求。
她的初反應是困惑,隨後驚慌失措。
當她意識到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乞求,而是一場搶劫時,她尖叫起來,聲音在車站的喧囂中顯得尤爲刺耳。
“救命啊!有人搶劫!”她的聲音越來越大。
付達信的心中閃過一絲滿意的光芒,他知道這是他想要的——被人發現,被警察逮捕,然後結束這無望的自由生活。
他低聲對女學生說:“大聲點,再大聲點,讓更多人聽見。”
周圍的人開始注意到這一幕,有人開始撥打電話,有人停下腳步觀望。不久,警笛聲劃破了午後的寧靜……
警察趕到時,付達信沒有任何抵抗,反而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當付達信被手銬鎖上的那一刻,他感覺到了一種奇異的寧靜。
在警察的困惑眼神中,他幾乎帶着一點兒自嘲的微笑解釋說:“我希望能在監獄裡多待些年頭。
外面的世界,我已經無力再應對。”警察們彼此交換着不解的眼神,但對於他們而言,付達信只是案卷上的又一數字,一個需要走程序處理的老人。
入獄的第一天,付達信被安排在一間簡樸的牢房裡。
牆壁上漆皮剝落,鐵窗外是一片灰濛濛的天空。
然而,對於付達信而言,這卻是一個意料之外的避風港。
他不再需要擔心寒風穿透破敗的屋頂,不再需要擔心明天的飯在哪裡來。
三餐定時,每天的鐘點似乎都在提醒他,這裡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安全感。
食物雖然簡單,但對於習慣了節衣縮食的付達信來說,卻是難以想象的豐盛。
早餐是熱騰騰的稀飯和幾片鹹菜,中午和晚上則有白米飯和幾樣素菜。
偶爾,週日的時候,他還能享受到一小塊豬肉。
這樣的飲食,對於付達信而言,幾乎是奢侈的待遇。
更讓他感到安心的是,監獄裡有醫生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多年來因爲醫療條件受限,他的一些老年疾病一直未能得到妥善治療。
在這裡,他的高血壓和關節炎都得到了相應的醫療關懷。
每次醫生的問診,都讓他感覺自己被社會記得,被關懷。
在監獄裡,付達信發現了新的生活方式。
他開始參加監獄組織的各類活動,如圖書室閱讀、輕體力的勞動工作等。
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他枯燥的日常,也讓他感到自己還能爲這個小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每天晚上,他還能與其他獄友分享生活經驗,交流心得,這樣的交流讓他的心靈得到了某種慰藉。
在這個封閉的環境中,付達信找到了一種新的平靜。
監獄的生活遠沒有想象中的嚴酷,相反,它給了他一個遲來的庇護所。
在這裡,他不必擔心風雨,不必擔心孤獨,不必擔心生活的無常。
每一個安靜的夜晚,付達信都會躺在簡陋的鐵牀上,望着天花板上昏暗的燈光,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感激——感激這個給予他第二次生命的地方。
流離失所的辛酸歲月
爲了養老故意進監獄,這般荒唐至極的行爲,在瞭解過付達信曾經的經歷之後,似乎也能夠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付達信出生在湖南省一個遺忘角落的小鎮,他的家庭貧苦得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
那些早年的記憶,充滿了風吹日曬和辛勤勞作的身影,而他年幼的肩膀上,早已沉積了成人的重擔。
童年的付達信,目睹了父親癱倒在田間的一幕。
不久後,他的母親也因悲痛過度而撒手人寰。
小小年紀的他,臉上還帶着淚痕,就必須學會如何在風雨中站立。
在他心底,深深植入了一個簡單而強烈的願望: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給這個孩子太多寬容。
付達信十二歲那年,懷揣着對未來的憧憬,考入了當地的林業中學。
這所學校提供了他夢寐以求的知識的綠洲,哪知好景不長,因爲資金鍊斷裂,這所學校不得不宣佈關閉。
學校的大門緊閉,也隨之關閉了他通往未來的窗。
此後,付達信的生活成了一部流離失所的史詩。
從江西的塵煙滾滾的建築工地,到福建深邃密閉的林場,再到廣西廣袤無垠的農田,他的足跡踏遍了南方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在那些勞累的日與夜,他的汗水滴落在這片土地上,就如同他不屈不撓的精神一樣,深深紮根。
儘管生活一次次將他打倒,但他每次都堅韌地爬起,塵土飛揚中,他的身影愈發顯得頑強。
每一個日出都是新的戰場,每一個日落都是短暫的休息。
在人生的戰場上,付達信從未想過投降,即使前路茫茫,即使希望渺茫。
到了晚年,付達信每天醒來都是在冷清的房間裡,四壁昏暗,時間彷彿在這裡停止了流動。
年輕時積攢的體力已經一點點耗盡,他的雙腿不再堅實有力,每走幾步就必須停下來喘息。
那些曾經能夠輕鬆舉起的工具,現在彷彿變成了沉重的鐵塊,他的手顫抖得連最簡單的家務活也難以完成。
房屋的維護也成了一大難題。
屋頂的瓦片因年久失修開始漏水,冬天的風從各種縫隙中吹進,冷得直透骨髓。
他嘗試修補,但身體的狀況和經濟的拮据讓這一切顯得如此艱難。
冬日的夜晚,他只能裹緊破舊的棉衣,蜷縮在角落,期盼着第二天的陽光。
最折磨人的,還是一身的老毛病始終伴隨着他。
由於沒有多餘的錢,即使病痛難忍,他也常常選擇忍耐,用一些老家傳的偏方應對。
可他自己也知道,身體在一天天走下坡路,但無力改變。
某天,在村口的大樹下,他無意間聽到了其他老人談論監獄裡的生活:三餐定時,冬暖夏涼,還有醫生定期查看。
對於絕望的付達信來說,這樣的描述不亞於描述一個遙不可及的烏托邦。
他的心裡開始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生活再無轉機,不如選擇一種無需自己奮鬥就能維持基本生存的方式。
監獄,這個讓常人聞風喪膽的地方,在他看來,卻成了最後的庇護所。
在自由與監禁間徘徊的老人
但“好景不長”,一年半後,由於他在獄中表現良好,付達信被提前釋放。
當付達信走出監獄的那一天,空氣中充滿了自由的味道,但對他而言,這份自由卻帶着深深的苦澀。
他被釋放的消息雖爲喜訊,實則令他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失落。
監獄給了他一種簡單但穩定的生活保障,而回到自由的世界,那些老年的不安與困頓再次顯現在他的生活中。
幸運的是,付達信的侄子在他出獄時迎接了他。
侄子瞭解到付達信對監獄生活的不捨,以及對外界生活的憂慮,決定將他安置在一家養老院,希望能爲他提供一個安穩的晚年環境。
養老院位於市郊,環境寧靜,有小花園和寬敞的公共活動室,儘管簡樸,卻也清潔和安全。
養老院的生活與監獄相比,少了些許規律和醫療保障,但在這裡,付達信找到了新的社羣。
他與其他老人一同參與棋牌遊戲、觀看電視,偶爾還能參加由養老院組織的小型戶外活動。
這些社交活動讓他逐漸從剛出獄時的孤獨與不適中恢復過來,開始接受並欣賞這個新的生活階段。
結語
但話說回來,付達信通過犯罪來解決生活問題,歸根結底,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因此,不值得提倡。
要知道,進監獄的本質是懲戒與改造,而不該成爲人們逃避社會困境的手段!
【信源】
那個“入獄養老”的老人去哪兒了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那個“入獄養老”的老人去哪兒了|養老|搶劫_新浪新聞
老人爲入獄養老搶劫 減刑獲釋稱懷念監獄生活_國內財經_新浪財經_新浪網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