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30元課程、一次300元的登山活動!他50歲有自住房、手握500萬退休:花小錢也能過快樂日子
圖/pixabay
作者:嫺人
臺灣和許多國家一樣,都存在着貧富懸殊的問題,有些人會覺得1 千萬元很小兒科,但相信也不少人會喊說一輩子都不可能,直接躺平好了。
有 1 千萬元算不算是有錢人?
1 千萬元乍看是個不小的數字,但是如果有 1 千萬元,在臺灣算是有錢人嗎?根據主計處民國 111 年國富統計報告:
.110 年底每戶的資產減去負債之後的淨值平均是 1,638 萬元,中位數是 894 萬元。
.111 年底一個人平均淨值則是 688 萬元。
以 2022 年的時間點來說,1 個人能有 1 千萬元的總資產,在臺灣人當中你就已經超越平均很多了。
不過,要有多少的退休金,取決於你想過怎樣的退休生活,打算工作多久?要按自己的狀況去計算過,不要因爲大家喊的數字而開始焦慮,況且,這本書接下來也想分享,有好幾個方向可以去努力。
影響退休金目標高低的幾個考量因素
那麼,有了 1 千萬元、2 千萬元,或甚至 3 千萬元,就可以退休了嗎?
在前面一節的計算中,影響你用 2%、3% 或是 4% 的初始提領率去計算退休金的因素,我寫在下面。
.打算幾歲退休:像是我自己因爲提早退休,退休後可能的年數比較長,變數比較多,所以就比較保守估算退休金。工作愈久,則需要的退休金愈少。
.打算用怎樣的投資理財方式:我剛退休時,是股票佔 30%,其他放在安全的債券和定存。在退休的前幾年,債券和定存的利率都非常低,嚴格來說只有不到一半的錢在爲我工作,這是資金的浪費,可是對我來說,剛退休時實在做不下積極一點的投資。
每個人承受風險的耐受力都不相同,在股票上面的投資愈少,雖然可以不必短期內因爲股災等因素而睡不着覺,可是拉長時間來看,投資的報酬率也會比較低,需要的退休金也會比較高。
.有沒有自住房:有自住房,在退休金準備的壓力上就小一點,如果沒有自住房,在退休金的估算上需要更爲謹慎。在講座中曾有人問我,「如果有好幾棟房子在收租金,怎麼算資產配置呢?」我開玩笑說:「那就謝謝今天來聽演講交朋友啦!」
.你的理想退休生活:也曾有年約 50 歲的網友問我,「有房子的話,是不是有 500 萬元就可以退休了?」會這樣問的朋友通常是遇到瓶頸、身體出狀況或是感覺上班很吃力等等的。乍聽我會覺得這個數字太樂觀,但是我也不能先入爲主排除別人可以做到的可能性,這要看你想過怎樣的退休生活。
可以用 4% 法則盤算看看,這樣的組成,是不是可以做得到:
如果有 500 萬元,提早退休的話,起始提領率用 3% 計算,第 1年可以用 15 萬元,後續年度再用 2% ∼ 3% 大約通貨膨脹的數字,每年調高生活費。
前提是這 500 萬元得要做好資產配置、穩健投資,如果用股六債四的配置、達到 6% 的報酬率,6% 的報酬率和 3% 的初始提領率中間的差額,是要保留在投資上,讓資產可以長大、對抗通膨的空間。
衛福部公佈臺灣省 2024 年度的最低生活費,是每人每月新臺幣14,230 元,低於這數字就是低收入戶的生活水平,1 年等於是 17 萬元。比起前面說的第一年可以用 15 萬元還會超支 2 萬元。可以知道這要超乎常人的節省才能達到。
如果到 60、65 歲還有一點勞保年金可以領,到時會讓消費舒緩許多,這樣 50 歲時自備 500 萬元也不一定不行,就看是不是可以做到極度節省、穩健理財。當然也要祈禱上天不會讓退休生活中有大筆支出的意外。而另一個可以考量的,是透過換屋釋出一點退休金。
如果想過具有生活風格的退休生活,用 500 萬元來退休的風險是高的,但如果只求基本的溫飽,並且多利用政府的免費樂齡服務,也不一定行不通。
.未來長照、遺產的安排:許多人贊成破產上天堂,認爲財產留給子孫、會讓子孫不成材,但我覺得這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我個人是不會有刻意想把錢花光光的想法,倒不是說我會刻薄自己捨不得花錢,是我覺得也可以傳承給兒子量入爲出、隨時保持有餘糧的身教。
再說,世界一直在改變,等我需要照顧的時候,是不是還有每月3 萬元可以請到外籍看護的選項?我不想累及兒子的中晚年。如果和我一樣的想法,就得多準備點退休金。
.個人心理面對於不確定性的容忍度:如果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傾向覺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樣就不需要那麼多退休金;如果和我一樣是常有「股災快來了」這種負面心理,就要很保守看待退休金的準備。這沒有對錯,因爲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綜合以上的因素,最主要是因爲我是提早退休,我個人是用比較保守的 2% ∼ 3% 的初始退休金提領率計算退休金,以及控制每年的消費。
不要錯過開發自己能力的機會
不管是用 3% 或是 4% 來計算退休金,如果你覺得差距很大,這本書不是要安慰你說用「吸引力法則」正面思考就好了,但是《心流》的作者說到,「我們目前擁有的心靈力量確實不如某些人期待的超能力,但它絕對擁有強大的潛力等着我們去開發」。
危機就是轉機,這也是我在被退休時從憤世嫉俗的狀態中開始寫部落格文章,一直到有機會開創退休後新的人生曲線、開始寫第二本書的真實體驗。
不是傻傻相信「老天爺會保佑」這種舊時代的想法,而是不要自怨自艾,不要忽視自己、錯過開發自己能力的機會。
圖/pixabay
你想怎麼過不用上班之後的人生?
太拮据的退休生活還是儘量避免,但也不是沒有多少錢、人生就會過不下去。我記得有次搭計程車,司機一句「我們都活在廣告的世界裡」敲醒了我,他說「外面會傳說計程車專業駕照很難考,是因爲這樣你纔會上補習班」。
我們習慣看的成功人生案例,就是多金、多資產、能夠環遊世界旅行,很令人羨慕。這就是社會給我們的廣告,再加上電子媒體脫繮野馬般的訊息流通,人的價值觀變得很一致,如果人生最後達到這種終點就是成功,無法和別人一樣就會焦慮。
但難道擁有多幾間房的人、透過旅遊增廣很多見聞的人、在旅行中認識了有錢人開了眼界的人,就比租房子住、但樂在研究臺灣鄉土歷史而從未環遊世界的老師高竿一等?
剛退休時,我常去參加一次兩、三百元就可以的爬山活動,那些老師肯定沒常出國、沒吃高級米其林大餐去開拓眼界,你說他們不懂生活?因爲沒有見到世界級的高第建築就眼光淺薄嗎?我看到的是他們熱情於推廣在地文史,活的不是寬度,而是人生的厚度。
有次去南部拜訪舅媽,她在感情好的舅舅離世後,兩、三年才慢慢恢復,她說現在過得很快樂,每週幾天到社區的樂齡學習中心上課,舅媽說一天只要 30 元,連午餐也包辦。舅媽還說,她也常會自己去走嘉油鐵馬道(中油舊鐵道自行車道)。
要包紅包給舅媽的時候,她笑着說現在日子很好過、不缺錢,除了表弟表妹不會讓她沒錢用之外,其實她自己也是「財務自由」的,因爲早年隨舅舅做油漆工程,兩個人都有加入勞保,現在每個月勞保老年年金有 2 萬元可以領。
表弟一直想勸說帶舅媽出國玩,舅媽則說換地方就會睡不着,這樣出國不好玩、不要去,她再次強調,現在過得很好很滿足。舅媽的晚年的確過得很好,只要物慾不高,保養好身體,少少的錢就可以過充實的好生活。
雖然我們想到臥牀的老人家覺得很擔心,但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臥牀花很多錢,的確是要謹慎準備,但如果都已經努力了,最後還是沒做到,那就放自己一馬吧!事情都不一定會那樣發展就開始焦慮,這是時間的「機會成本」,你可以把爲還沒發生的事而焦慮的寶貴光陰,用來做當下更美好的事。
如果存不到 1 千萬元,會怎樣?
其實,真的不會怎樣。日子還是會一天一天過去,不管你有 5 千萬元,或是 5 百萬元,人生最後的終點,都是一樣的老化和衰退。有錢人很多,但沒有1千萬元的退休族也多得是,大家都得照常過日子。
只是,退休對你來說會少點實現夢想的成分,要多些務實:你得要有定力,保持比較低的物慾。
你得要有不容易爲錢煩惱的個性。
你要有毅力、永不放棄。
你得很重視健康,不要有牙齒壞掉等狀況來消耗你的退休金。
保持彈性,年紀大點時還能去打工。
要穩健投資理財增加勝算,別覺得理財只是賭博。
和家人、甚至家族保持良好關係,也許有天你會需要他們幫忙。
.需要多少退休金因人而異,拒絕社會給的洗腦廣告,經常出國闖天涯誠然美好,但用小錢也能得到美好的人生體驗。
.延長工作年限,讓僱主一起幫你存退休金。
.穩健理財增加勝算。
.發展第三人生後的工作,降低對退休金的擔憂,這也是這本書後段想分享的重點。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的《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作者:嫺人
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當上高階主管,卻在49歲無奈選擇「被退休」,比她原本規劃的退休年齡還早了6年。一方面基於深怕錢不能撐到老的擔憂,一方面也不希望成爲親友眼中的「閒人」,她開始整理財務,讓不工作後的現金流可以安心養老。
不僅僅依靠理財的被動收入,由於決定不再重回職場,退休不久,她嘗試各種上班族時期無暇完成的終身學習項目,包括開了部落格、跨出舒適圈設立了粉絲專頁。想經營小副業看看能不能賺到小零用錢補貼喜愛的自助旅遊的費用,讓退休財務更心安。原本只想當個確保錢夠用就好的「閒人」,結果卻比當上班族的時候還要忙碌,意外成爲暢銷書作者、更成爲熟齡理財的專門講師!
除了重新調整規劃自己退休後的資產配比,併成功實踐了退休後依然能有現金流的安心生活,同時也收到許多40幾歲的三明治青壯年和50出頭的理財晚鳥,來訊提問關於退休的理財和人生;希望這本書能讓有心規劃退休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再次確認、穩固自己對退休理財被動收入的規劃想法、也在長壽化、高通膨的大環境下重新看待工作的主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