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前,寶寶有這3個表現,是聰明的象徵,你家寶寶中了幾條?
智力是孩子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有了智力的加碼,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更輕鬆。
可能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智力超羣,聰明伶俐。
其實,聰明的孩子,在1歲前就會有所表現,一般這3個特徵很明顯。
愛笑的寶寶
對於嬰兒來說,笑是嬰兒與人交往的第一步,是測量智慧和情感發展的重要標誌。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醫學專家在系統地研究了年齡與智慧之間的關係後得出一個結論:
愛笑的孩子多聰明,聰明的孩子多愛笑。
出生不久就愛笑的寶寶,是個聰明的寶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伊林沃夫經過多年的跟蹤調查發現:
出生3天就會笑的新生兒,在長到6歲時智商爲180。
對小寶寶們來說,微笑絕不只是簡單的面部肌肉動作,而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與精神高度結合的結果。
如果寶寶無緣無故地笑了,是寶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後的一種反應,對寶寶的大腦也是一種良性的刺激。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媽媽要和寶寶多接觸,用表情、語言、玩具、遊戲等,幫助寶寶早笑、多笑,以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
這些逗笑的小遊戲,爸爸媽媽也可以跟寶寶玩起來。
躲貓貓:爸爸媽媽用雙手遮住自己的臉,併發出“喵喵喵”的叫聲,然後突然間將手拿開,寶寶會覺得這樣很神奇,就會發出笑聲。
做鬼臉:在寶寶面前做一些可愛、有趣的面部表情,再加上一些有趣的動作,也會逗得寶寶大笑。
強調:父母跟寶寶說話時換種腔調。比如,媽媽看着舌頭髮出聲音模仿小動物的聲音,爸爸打口哨、打響指的聲音,都能讓寶寶心情愉悅。
頂牛:爸爸媽媽可以與寶寶頭對頭,輕輕頂來頂去,嘴裡發出某某某的聲音,就像兩頭牛一樣頂來頂去,也會逗得寶寶開心。
愛說話的寶寶
說話早、說話多的寶寶更聰明,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就意味着寶寶優先掌握了語言學習這門工具,可以更快地用語言學習其他技能。
說話早,說明寶寶的大腦發育好;愛說話,說明寶寶的想象力豐富,表達能力強。
說話早、愛說話的寶寶,邏輯能力和理解能力更突出,因此也就顯得更聰明瞭。
爸爸媽媽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可以進行一些語言啓蒙:
與孩子的關注一致
家長需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語言及行爲與孩子的關注相匹配。
比如,奶奶來家裡做客,寶寶一直看着她,這時候你就說“nai nai,這是你的奶奶”,同時指向這個人。
家長的語言及行爲與孩子的關注一致,這是語言啓蒙的關鍵。
語言啓蒙“留一半”
在我的工作中,發現有一些細心的家長,只要寶寶哼唧一聲、手指一下,就知道ta要什麼了,然後立馬滿足,這也導致寶寶懶得用語言表達了。
在寶寶咿呀學語,說不出完整的句子時,家長要意識地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可以用“詢問”的方式引導,並鼓勵寶寶重複剛剛說的詞句。
與寶寶輪流說話
生命初始一年,也是寶寶語言積累的重要時間段。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雙向交流纔是最有效的。
跟寶寶說話後,家長要給寶寶留一些時間,按照ta自己的節奏來回應。
剛開始寶寶給出的迴應可能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咿咿呀呀,但隨着寶寶掌握的語言越來越豐富,會逐漸用一個詞,簡短的句子來回應。
因爲有迴應,寶寶也會越來越喜歡使用語言來表達。
讓寶寶在外人面前也敢表達
多帶寶寶出去走走,多認識除家人以外的人。這樣的話,寶寶不僅是對着家人能說,在外人面前也敢說。
愛運動的寶寶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指出:
喜歡運動是寶寶的天性,聰明的寶寶在嬰兒期就會表現出很強的運動能力。
不僅精細動作發展得較好,翻身、擡頭、爬行、行走等也會比同齡寶寶早。
哈佛大學的“腦計劃”研究發現,在兒童成長過程中,運動可以明顯增加大腦神經纖維、樹突、突觸的數量,促進大腦的發育。
有一些寶寶能移動身體後,只要醒着,一刻也不停歇。
其實,好動、愛動的寶寶,不僅學習能力強,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更發達。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句話說,孩子有兩種,一種是喜歡運動,一種是不知道自己喜歡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寶寶智力發育。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經常陪着寶寶一起玩一些運動小遊戲。
比如,扔小球遊戲,翻滾遊戲、蹦蹦跳遊戲等。
其實,聰明不僅靠先天遺傳,還有後天環境,以及成長過程耐心的陪伴和啓迪。
如果你家寶寶以上幾個特徵佔有一項,那麼恭喜你,你家有個聰明寶寶。
對照一下,你家寶寶佔了幾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