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開始研發 國產無人機已小有成績

2017年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首度展出「劍翔」反輻射無人機,目前第一批已經交予空軍使用。(趙雙傑攝)

國防部日前於中科院航空所邀請媒體採訪,展示由我國無人機自主的研發成果,一共展示銳鳶1型無人機、「劍翔」反輻射無人機、首次曝光的旋翼式無人機系統以及尚在開發中的「騰雲」大型無人機。中科院指出,除展現我國發展不對稱戰力的決心之外,未來也將持續發展、結合遠程戰力,形成重要的反制戰力。

盤點我國的無人機研發發展,目前服役最久的軍用無人機爲服役10年的銳鳶1型無人機,銳鳶1型的研發始於經濟部於1994年開始的「儀電/控制關鍵性技術開發四年計劃」,後在1999年2月在清泉崗空軍基地展開測試,海軍也計劃以「翔鷹專案」爲名建案採購12架中翔二號(銳鳶1型的舊名),後來遭國防部退回,最後在2007年,時任國防部長李傑重新力推,在2012年時共有8套、共32架服役。

而中科院2002年就開始着手研究「自殺無人機」,但歷經多次試驗失敗,2017年纔在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首度展出「劍翔」無人機,空軍後在2019年編列5年800億元預算,以「劍翔計劃」爲名,建構反輻射無人武裝載具系統,目前第一批已經交予空軍使用。

「騰雲」大型無人機則是中科院於2018年至2021年執行代號爲「騰雲專案」的攻擊型無人機研製計劃,根據中科院資料,「騰雲」大型無人機以遠距目標與電子情資偵搜爲主要任務,導控半徑達1100公里,滯空時間則約20小時。現已完成研發測評,預計明年中進行作戰測評,待戰測通過,將依照空軍需求啓動量產。

今年8月,蔡英文總統到嘉義參加「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揭牌儀式,蔡英文當時也提到要成立「無人機國家隊」,結合產官學研能量,推動無人機產業;中科院航空所長齊立平也說,未來將投入資金,發展「偵打一體」、人工智慧與協同作戰無人機,其中將有類似美軍「彈簧刀」無人機的巡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