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元票價再現 降價的電影票難讓觀衆心動
文/羊城晚報評論員 戚耀琪
據媒體報道,新年伊始,不少觀衆在網上買電影票時發現“票價降了”,19.9元的電影票瞬間流行起來。貓眼研究院發佈的《2024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顯示,電影平均票價連續4年超過40元,因此,再次看到“19.9元”的票價,也就是一桶爆米花的價格,這的確令很多人驚訝。
在相關購票平臺上,最近《“騙騙”喜歡你》和《火鍋藝術家》兩部喜劇電影最低票價均在19.9元左右。電影票價下降的原因很多,比如國家電影局啓動“全國電影惠民消費季”,從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覆蓋賀歲、元旦、春節等重要電影檔期。多家機構參與,將合計投入不少於6億元觀影消費補貼。如果能利用好這個福利,的確是能薅到羊毛。
不過,根據媒體報道,根據影城和場次的不同,票價浮動較大,最高價與最低價相差近40元。與此同時,調查顯示,大部分觀衆依然不會因爲票價下降而看電影,關鍵還看是不是對自己的胃口。而且,所謂福利並沒有這麼簡單,因爲很多網友馬上就會發現一個規律:19.9元買來的電影票可能會影響觀影體驗。具體來說,最便宜的電影票要不就在最角落,要不就在第一排。這就流露出一種特別的跡象,那就是看電影會不會越來越像看演唱會,要根據座位來定價格了?
實際上,並非電影院變成了演唱會,而是因爲電影市場本身已陷入困境,導致需求不足。爲了刺激需求,但又不敢完全用虧損來打價格戰,只能是最大可能地減少空置浪費,那就是局部的、短期的、垃圾時間的低價。2025年1月1日,國家電影局發佈數據,2024年,我國電影總票房爲425.02億元,同比下降23%。從票房規模來看,2024年總票房體量與2015年相當,也就是回到了十年前。
一方面是影院規模持續擴張,競爭更加慘烈,另一方面, 2024年國內上映影片數量爲501部,而2023年爲512部,2019年爲572部。大片不足,而中小成本投資的多樣化影片找不到細分受衆。大部分影院都是躺着等電影餵養,精準化市場策略依然稀薄。對於上游來說,融資難度增加,出品自然就稀缺,沒有大片上市,誰還會去電影院呢?
於是,越來越多的電影院開始開發看電影之外的功能,比如瞄準情緒價值需求度最高的情侶消費、私人定製、親子陪伴等,甚至把電影院變得越來越像會場。但是這也並未形成非常有效的品牌度和認可度。因爲劇場這個空間,無法根據客戶形態的不同而輕易地彈性區隔,要做完全的私人空間幾乎不可能,何況成本也會高到無人問津。
對於消費者來說,看電影這種消費看重的是線下獲得的價值,畢竟往來電影院花的時間可能比看電影本身要長。當前,電影院大部分要設置在購物中心裡才能存活得比較好,就是因爲看電影如果不是有贈票而專門去,更多是一種購物、餐飲、社交前後的衍生與捆綁需求。劇場和餐飲聯動,產生互相引流的效果也是可以考慮的出路,前提是雙方都是非黃金時段纔會有這個抱團的需求。因此,根本來說,如果電影產業的市場化和開放性還需要繼續推進,只有更強的產品和更精準的服務,才能把消費者留在影院。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