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好戲齊聚申城!2024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開幕
湘劇、錫劇、越劇、京劇、高甲戲、漁鼓戲、滬劇、崑曲、越劇……12月10日至19日,2024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在上海宛平劇院、長江劇場舉行。經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平臺遴選出的10部入圍作品以及兩部特邀作品,將爲觀衆帶來爲期10天的戲曲盛宴。
精耕細作 展現戲曲新風貌
在清脆的竹笛聲中、淳樸的苗風山歌中,一幅靈動的湘西風情畫卷展現在觀衆面前,湘劇《舟渡》把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搬上了小劇場的舞臺,從而也拉開了“2024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的序幕。
作爲青年戲曲工作者與青年觀衆之間的重要橋樑,展示戲曲藝術魅力的重要窗口,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受到越來越多院團的關注。本屆展演收到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的戲曲院團、藝術高校、民間團體、個人申報的劇目80部,涉及近40個劇種,其中黔劇、桂劇、丹劇、漁鼓戲、湘劇、客家山歌劇、粵北採茶戲、河南越調等劇種首次出現在申報名單中。
經過專家評委多輪遴選,最終湘劇《舟渡》、錫劇《聊齋·紫尾》、越劇《張騫使西·三別三行》、多劇種《新·桑園會》、京劇《成佛記》《封狼居胥》、高甲戲《羅剎記》、漁鼓戲《今夕何夕》、滬劇《探情》、崑劇《青山許我》等10部作品入圍“2024年中國小劇場展演”。粵劇《奉天承運》和崑劇《六道圖》受邀參演。這些作品都是全新創作或由經典改編的優秀作品,內容飽滿鮮活、風格豐富多樣,將戲曲藝術與現實生活對接,體現出新時代戲曲人“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
創新傳承 從傳統邁向先鋒
本屆展演活動的亮點在於傳統戲曲的現代演繹,以及多劇種的融合創新,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創新表現手法,展現了戲曲藝術的深厚底蘊和時代精神。
湘劇《舟渡》改編自沈從文的小說《邊城》,通過湘劇高腔的濃厚地方特色和無場次形式,描繪了一幅靈動的湘西風情畫卷。錫劇《聊齋·紫尾》取材於《聊齋志異》,書寫當代人視角下的“新聊齋”故事,玄幻題材與經典解構相結合,引人入勝。高甲戲《羅剎記》講述了商人之子馬驥在羅剎島國的奇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凸顯了高甲戲的傳統藝術特色。崑劇《青山許我》展現蘇軾在獄中的達觀天性和率真性情,以其深刻的人生之旅和心靈的涅槃重生,爲觀衆帶來深刻思考。越劇《張騫使西·三別三行》通過張騫的西域之行,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開放包容和勇於探索的民族精神。多劇種《新·桑園會》則通過河南越調、曲劇、豫劇有機結合,展現了從傳統邁向先鋒的創新嘗試。
展演活動不僅注重傳統戲曲的傳承,更強調創新與現代審美的結合。特邀劇目粵劇《奉天承運》展示了粵劇與現代劇場元素的結合,跨區域合作有助於豐富滬港兩地的戲曲文化交流。特邀劇目崑劇《六道圖》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石小梅、李政成主演,名家名角突破自我、守正創新,不僅成爲走近年輕觀衆的有效途徑,也爲展演帶來了高水平的藝術表現和專業精神。此外,漁鼓戲《今夕何夕》、京劇《成佛記》《封狼居胥》、滬劇《探情》等作品也各具特色,青年主創通過小劇場戲曲的多樣化、多角度創新探索,在敘述結構、思想立意等方面力求全新突破。
呼吸之間 喚醒戲曲人心中的青春
“提到小劇場,大家總認爲是青年人的舞臺,我覺得青年不僅是一種生命上的概念,實際上它呼喚的是我們每個人心裡的青年,永遠不停息地進行自我超越和自我實現。”崑劇《六道圖》編劇、錫劇《聊齋·紫尾》藝術指導羅周告訴記者,此次受邀參演的《六道圖》兩位主演其實都已不再年輕,崑曲表演大師石小梅已經75歲,有揚劇王子之稱的揚劇表演藝術家李政成也已經50多歲。而且,在創作的過程中,關於《六道圖》的傳承工作也已經完成,明年上半年,由石小梅弟子施夏明和周鑫聯袂演出的年輕版《六道圖》將與觀衆見面。“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用一種朝氣、一種生命力去擁抱我們的藝術,不斷攀登。”
國家一級演員金喜全此次身兼多職,是京劇《封狼居胥》的導演、編劇、主演。金喜全還是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他表示,“在學校排戲,除了創作和表演,還要教學,教這些年輕人,對於我來說,更享受的是這份耕耘。《封狼居胥》裡師生同臺,很高興能帶領學生吸納前輩們的精神,呼出青春無悔的擔當。”
在越劇《張騫使西·三別三行》中,爲了演好出使西域的張騫,國家一級演員徐標新以各種辦法尋找“在沙漠裡行走”的感覺,回想旅遊時的跋山涉水,放棄乘電梯爬10層樓樓梯回家,他都嘗試過。最後,他終於在地鐵車廂內,與地鐵逆向而行時找到了那種感覺。他深有感觸地說:“小劇場戲曲創作激發我們的探索和實驗,其有限的空間,給予我們無限的時間、自由和寫意。”
十年“呼·吸” 擔負戲曲新使命
今年是以戲曲“呼·吸”爲主題的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創辦十週年,也是其升格爲“國字號”展演活動的第六年。截至2024年,展演活動共吸引了來自全國29個地區的580餘部申報劇目,涉及近90個劇種,每年參演劇目數量從最初6部發展至約12部,100餘部風格各異的小劇場戲曲作品登臺亮相。
“小劇場戲曲的舞臺海納百川,從‘大劇種’到稀有劇種,展現了戲曲藝術的豐富多樣,這些優秀的作品吸引了更多年輕觀衆的關注和喜愛。”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張潔表示,未來的小劇場戲曲藝術如何走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除了在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時尚之間尋求當代契合,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基礎上,在追求藝術創新的同時,也要考慮市場的接受度和商業價值,“期待每一個劇種都能在小劇場展演的舞臺上熠熠發光,同時在‘呼吸’之間,創造更多戲曲的元氣。”
本屆展演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文匯報社、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共同主辦,上海市戲劇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劇本》雜誌社協辦。
記者:王永娟、康家輝
編輯:寧平英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