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語言學聯合書單|書寫還有未來嗎

《語言學習策略的教學與研究:情境中的自我調節》(第二版)

[美] Rebecca L. Oxford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本書系統闡述了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進展,從理論論述到理論在語言技能及教學中的應用,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在第二版中,作者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策略自我調節模式,反映了第二語言習得領域的發展趨勢。

《話語研究的主體可及性分析模式探索》

張瑋著,科學出版社

本書創建“主體可及性”話語分析理論,進一步強化體驗哲學的語言融入度,明確了話語主體間的認知關係,提出話語主體可及性研究的具體運作機制,以此將語境和話語要素歸入話語主體層面進行整合研究,重構語境和話語在話語分析中的類型和關係,將書面交際與口語交際的話語分析方法置於同一理論體系下加以區分,並對話語銜接和連貫的適用層級及其相應的衡量標準進行了重新詮釋。

《口譯中的話語:分析與重構》

鄒德豔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書從話語的形式和話語的理解入手,從話語難度、信息權重、信息結構、信息推進等方面探討口譯中的話語分析,從話語生成、話語整合、口譯脫殼、口譯分腦的角度探討口譯中的話語重構。

《基於學術英語口語語料庫的語塊流利產出與停頓研究》(英文版)

王麗芳著,浙江大學出版社

語塊整體產出是英語口語流利表達的主要標誌,但語塊整體產出理論是否適用於成人學習者尚主要基於主觀印象,亟需開展大規模實證研究。爲此,本書採用學習者語料庫研究方法,詳細比較並對比學術英語學習者與母語者的口語語塊產出與停頓出現位置和頻率的關係。

《二十世紀漢語音韻學史研究》

張玉來等著,科學出版社

本書遵循“考鏡源流、辨章學術”的原則,以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爲指導,以“史實爲先導、考論爲目的、史論結合”爲研究導向,全面總結20世紀現代音韻學在材料、方法、學術史觀上的突破,對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等韻學等不同分支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源流梳理,總結相關領域研究的得失,並提示了未來研究可以考慮的方向。

《1850年以來西儒吳語文獻詞彙和語法研究》

林素娥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書以70餘種早期(指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葉)吳語西儒文獻(包括少量東洋人士所編纂上海話課本)爲語料,採用專題形式開展1850年以來詞彙和語法項研究。全書共設八大主題,包括“說”類動詞、代詞、否定詞、使役被動標記、表定指“一+量名”結構、短語詞序、虛指性代詞句和位移事件詞化類型等。

《長沙走馬樓西漢簡牘》

長沙簡牘博物館、湖南大學簡帛文獻研究中心編著,嶽麓書社

本文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走馬樓西漢簡牘”的圖版及釋文分卷。長沙走馬樓西漢簡是西漢武帝時期長沙國的一批官府文書,其具體內容大都是長沙國不同的司法案例。本書收錄簡牘彩色圖版、紅外線圖版、釋文、簡牘登記表及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官職名索引等,整理小組經過對簡牘的整理綴合還原案例26個,全面詳細地對長沙走馬樓西漢簡牘進行了介紹,以供學界研究參考。

《湖北出土楚簡五種[壹] 》(上下)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李天虹主編,文物出版社

《湖北出土楚簡五種》是“湖北出土未刊佈楚簡(五種)集成研究”項目的最終成果,分壹、貳兩卷,第壹卷公佈五種楚簡中簡數最多的嚴倉簡。五種楚簡的主要內容是喪葬和卜筮祭禱文書,它們爲墓主身份和墓葬年代的研判提供了關鍵依據,爲楚文字與楚簡形制、喪葬禮制與習俗、名物制度與計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甲骨金文語文論稿》

鄔可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稿收錄鄔可晶先生十餘年來發表的有關甲骨金文等領域研究的學術論文25篇,涉及古文字、出土文獻研究、字詞疏證等。本次新補入文集的編按共計188條,反映了作者對一些問題的最新看法。

《湖北出土楚簡五種[貳]》

荊州博物館、老河口市博物館、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李天虹 主編,文物出版社

《湖北出土楚簡五種》是“湖北出土未刊佈楚簡(五種)集成研究”項目的最終成果,分壹、貳兩卷,第貳卷集中公佈其餘四種楚簡,每種楚簡均包含圖版、釋文和註釋。五種楚簡的主要內容是喪葬和卜筮祭禱文書,它們爲墓主身份和墓葬年代的研判提供了關鍵依據,爲楚文字與楚簡形制、喪葬禮制與習俗、名物制度與計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裡耶秦簡 [叄]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著,文物出版社

裡耶秦代簡牘(簡稱裡耶秦簡)包括出土於裡耶古城遺址一號井的三萬八千餘枚和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出土於北護城壕十一號坑中的五十一枚簡牘。《裡耶秦簡[叄]》收錄了裡耶古井第七層、第十層、第十一層、第十三層出土的簡牘圖版和釋文。

《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二十卷)》

郝春文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此套書以英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全部漢文非佛教文獻爲資料來源,將這些數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寫本,全部按號釋錄成通行的繁體字,並對原件的錯誤加以校理,儘可能地解決所涉及文書的定性、定名、定年等問題。每件文書釋文後附有校記和一百年來學術界有關該文書的研究文獻索引。本書收錄的文獻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宗教、民族、歷史、藝術、語言、文學等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裡耶秦簡新研》

何有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裡耶秦簡包含秦遷陵縣官府文書簡牘資料,數量衆多,對研究秦文獻、秦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由於年代久遠,該批材料存在不少殘斷缺損的簡,頗不利於其研究價值的發揮。本書集結作者多年來研究裡耶秦簡的成果,嘗試從形制、文意等方面分析所綴殘片之間的關聯性,論證綴合的合理性,新釋字詞,並比較秦漢簡牘、傳世文獻,對相關簡文加以疏解,爲學界利用該批簡牘資料提供良好的文本基礎。

《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方法:實踐指導》

弗朗西斯·胡爾特(Francis Hult),戴維·約翰遜(David Johnson)編著,方小兵、馬嫣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本書是關於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方法的先鋒專著,旨在通過借鑑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爲語言規劃研究設計一份實用導圖。每章均由該領域的國際領軍專家所著,內容包括民族誌、話語分析、Q方法、關聯分析等,爲進行課題規劃、數據收集與數據分析提供詳細指導和經驗總結。

《基於語料庫的英漢中動結構對比研究》

付巖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本書以語料庫爲依託,以構式語法和原型範疇理論爲指導探討了中動語義及其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實現,包括中動語義的特徵及核心、英漢中動結構對其組成成分的限制、中動結構範疇的原型性、中動結構的“中動”本質等內容。

《現代漢語語氣副詞的反預期與評價立場表達研究》

武欽青著,上海三聯書店

本書主要研究現代漢語語氣副詞反預期功能與評價立場表達的問題,包括語氣副詞反預期功能的浮現;容讓類語氣副詞的反預期與言者態度;言實類語氣副詞的反預期與言者立場;語氣副詞的反預期與負面評價的規約化等。評價立場的表達的是個動態的語言交際過程,從反預期角度入手把語氣副詞放在互動會話中去研究,才更能深刻理解它獨特的語用功能。

《漢語教學案例分析》

李小鳳編著,暨南大學出版社

本書主要精選海外漢語課堂教學(含海外學生微格教學)實例,經過研判、提取、轉寫,從教學理念、設計、技能技巧和綜合課教學四個模塊進行分析、解讀,案例原型來源於歐美及亞洲二十幾個國家,涵蓋多種教學模式與對象,包括正負面案例。另外,本書還增加了教案設計、聽課評課等文字原型案例,旨在爲漢語二語教師或海外華文教師及相關學習者全面呈現教學實務。

《清代河東韻書與官話方言韻書比較研究》

餘躍龍著,上海辭書出版社

本書利用共時參證法、歷史串聯法、內部分析法、文獻考證法、計算統計法和嚴格的音位分析法從《等韻精要》的聲母、韻母、聲調及賈氏的韻學理據四個方面分析,且與《等韻精要》有歷史傳承關係的《皇極經世聲音唱和圖》《五方元音》《元韻譜》比較,探討《精要》對北方官話韻書的傳承關係,通過與《音韻闡微》《李氏音鑑》《等音》《聲位》等同時代韻書比較,明確《等韻精要》的歷史地位。

《漳州閩南語歌仔》

高然著,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本書收錄了66首漳州閩南語歌仔,這些歌仔以地道的閩南土語俗詞爲基礎,以閩南鄉土音樂爲旋律,構成具有閩南特色的歌曲集。本書內容涵蓋了當地的人文、物產、風景和故事,展現了獨特的閩南風情。歌仔的演唱形式豐富多樣,包括獨唱、重唱和合唱,不僅濃縮了漳州方言文化習俗,還是瞭解漳州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書附有音頻,併爲所有歌仔配備樂譜,爲唱詞標註國際音標,方便讀者學習和欣賞。

《南方語言學》(第二十二輯)

劉新中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

本刊是由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主持編寫的學術論文集。本輯除了“暨南大學詹伯慧語言學獎”專欄,共收錄論文18篇,分爲三個板塊,分別爲漢語方言與少數民族語言、語法與語義、海外漢語方言及語言應用。

《聲音改造大腦》

[美]尼娜·克勞斯(Nina Kraus)著,耿馨佚譯,湛廬文化|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我們的聽覺總是開着的——我們不能像閉上眼睛那樣閉上耳朵——但我們能忽略那些不重要的聲音。我們不只是聽到,我們還與聲音互動。在書中作者不僅揭示了聲音對大腦和生活的重要影響,還爲改善聽覺和認知功能提供了建議。

《書寫還有未來嗎》

[巴西]威廉·弗盧塞爾著,朱恬驊譯,東方出版中心|象形文字

從手寫文字,到電腦鍵盤輸入,再到人工智能生成圖像,作者用冷峻的文風提醒我們:書寫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當傳統的文字書寫不可避免地讓位於數字表達時,思想和交流,乃至我們對世界的感知都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