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萬+車型吃上高階智駕!比亞迪吹響集結號,入門車更捲了

今年8月,餘承東的一句:“全民智駕時代來了”,把智駕的競爭拉高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2024年下半年,智駕開始下探到20萬元

以內。7月以來,深藍S07、小鵬MONA M03、埃安V霸王龍等多款支持智駕的新車陸續上市。

其中,小鵬MONA M03上市48小時大定即突破30000輛,9、10、11月連續三個月交付超一萬輛;埃安V霸王龍10月銷量超9000輛;廣州車展前夕上市的小鵬P7+上市當天便斬獲超過3萬輛訂單。

今年7月,甲子光年智庫在其發佈的《2024自動駕駛行業研究報告》開頭便揭示:汽車智能化正在普及。有54%的汽車消費者將智能化水平列爲購車時的關鍵考量因素,他們追求更先進的自動駕駛體驗、更智能的座艙環境以及更個性化的駕駛樂趣,對高端智能化功能的興趣日益濃厚。

全民智駕時代,真的要來了?

10萬+級汽車吃上了智駕

曾經,30萬元級別的車型是配備L2級別及以上的高階智駕的入門車型,但近兩年來,喊出“科技平權”的主機廠,正試圖將高階智駕帶入更下沉的市場。

7月底,搭載了華爲乾崑智駕ADS SE版的深藍S07上市,售價14.99萬元-20.79萬元,官方打出“目前全球最便宜的華爲智駕車型”的口號。上市3個月,深藍S07累計銷量30968輛,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2.4%。

今年8月,小鵬MONA M03上市,售價11.98萬元至15.58萬元,其中頂配版搭載了小鵬XNGP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支持城市NGP+高速NGP+全場景智能泊車,是當時同價位唯一的高階智駕車型。

11月7日,小鵬P7+正式上市,如果不考慮只有200輛的限定版,小鵬P7+售價18.68萬元-19.88萬元,全系都落在了20萬元以內。上市當晚,小鵬P7+大定訂單就達到了31528臺。

圖源:小鵬汽車

智駕車型的價格不斷試探底線,目前市場上最便宜的智駕車型——寶駿悅也,最低價甚至來到了7.98萬元‌‌。其搭載了卓馭科技的視覺智駕方案,能夠在不依賴高精地圖的情況下,通過BEV感知與車機導航信息實現高速領航功能。‌

與整車相對應,高階智駕方案也“卷”了起來。去年10月,毫末智行發佈了售價8000元的城市NOA方案;今年3月,大疆車載推出了7000元的高階智能駕駛方案。

大疆表示,“7V+100TOPS”整個系統的硬件成本只要7000元,將使15萬元級的乘用車擁有全國都能開的城市領航功能。而這還不是極限,四維圖新甚至把自研的“AC8025芯片+地平線征程3”的艙行泊一體方案成本控制在2000元以內,即便是5萬元的車都能標配。

強如華爲,在6月也宣佈ADS高階智駕方案下調6000元,同時華爲高階智駕包訂閱服務從原價720元/月降至199元/月,降幅高達72%,乾崑智駕ADS SE(乾崑智駕基礎版)高階功能包一次性購買僅5000元。

這一系列現象表明,“智駕”確實在價格和市場層面正加速向更廣泛消費羣體普及。

智駕廠商也是被逼的?

低價背後,是智駕廠商們的負重前行。

11月25日,自動駕駛企業縱目科技召開全員會:因業務未達預期,自本月起停發工資,只發基本生活費。

2023年,縱目科技的五大客戶——理想汽車、賽力斯、長安汽車、嵐圖和中國一汽——佔據了公司總收入的93%。估值一度超過90億元人民幣,一度成爲中國ADAS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然而在一年後,一代智駕獨角獸就淪落到發不全工資的境地,令人唏噓。

圖源:縱目科技

陷入同樣境地的還有禾多科技,2023年上半年起,禾多科技就多次被爆出資金鍊問題、拖欠工資、員工離職和法院限制消費令等不利消息,公司狀況一直不容樂觀。2024年8月初,禾多科技傳出解散大數據和研發部門、核心管理層離職和員工遣散的消息。

這場動盪的背後,除了價格戰的因素外,主機廠對供應商的需求轉變也是原因之一。華爲小鵬等廠商加速無圖城區 NOA的落地速度,使得一衆車企開始擁抱能夠做無圖城區NOA量產的供應商,部分供應商失去了上桌的機會。

其次,更多的新玩家不斷入局,也給老選手們帶來了不少威脅。去年下半年,曠視科技、科大訊飛雙雙入場智駕領域,並依託其在AI及科技領域的積累,發佈了自己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圖源:科大訊飛

2023年10月24日,在科大訊飛智能汽車新品發佈會上,科大訊飛副總裁、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俊峰坦誠的表示,在智駕領域,科大訊飛已經做好了迎接市場競爭和客戶考驗的準備。

在科大訊飛的2024年中報中,汽車的智能化產品設備成爲了新的業務亮點。財報顯示,汽車業務延續了2023年高速增長的態勢,上半年實現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65.49%。

跨界選手的假如,無疑也加劇了行業的洗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預計未來會有更多自動駕駛公司面臨經營挑戰。成功上市或許能爲企業帶來生機,否則可能面臨淘汰。

比亞迪吹響智駕普及集結號

市場的發展之快,甚至還沒來得及爲消失的供應商感到惋惜,一場更加激烈的競爭就浮出了檯面。

泰伯智庫預測:2025年城市高階智能駕駛(NOA)市場規模有望接近550億元,2026年成爲量產增速提高的拐點,2027年破千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7%。

今年9月,比亞迪就曾在內部會議上提出,希望於明年將高階智駕下放到10-20萬元的車型上,基礎智駕功能還計劃下放到入門級的車型上。

10月,比亞迪內部負責自研智駕的兩大部門——天璇開發部、天狼研發部完成整合。比亞迪智駕自研團隊整合,向市場宣佈“普及智駕”之戰正式拉開帷幕。

11月,比亞迪海洋網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張卓對外透露稱,隨着智駕技術不斷成熟,海洋網的目標是希望在海鷗上搭載智駕系統,真正實現科技和智能平權。

2024下半年,比亞迪普及智駕的腳步明顯加快,幾乎每個月都有大新聞。

圖源:比亞迪

目前,比亞迪月銷量基本都能超過50萬臺,如果未來比亞迪的智駕正式下放,意味着每個月至少有50萬臺比亞迪智駕車型投入市場,這個量級與其說是“普及”,不如說是“碾壓”。

在這背景下,其他車企該如何實現智駕普及,推出更多低價智駕車型,應對市場即將到來的“智駕平權”競爭?

低價車也要拼綜合實力了

根據艾媒諮詢調查顯示,10萬+區間是用戶購車的主流價位,同時這部分購車用戶也是最“挑剔”的。下沉市場用戶購車時,在價格可承受的範圍內,更關注汽車的硬件設備(如動力、外觀、內飾),以及軟性因素(如安全性、娛樂功能)。

也就是說,這個區間的用戶,必須滿足“既要、又要、還要、更要”的產品條件。

這就考驗車企們,如何在10萬+這個區間,做出一輛動力不錯、外觀不山寨、內飾不塑料,安全性過關、娛樂功能拉滿,同時還擁有智駕的車,還得保證不是虧本買賣。

首先,原部件成本得下調,這就得先形成規模效應,通過規模分攤成本。

數據顯示,11月中國乘用車市場總銷量爲199.6萬輛,比亞迪分走了50萬輛,吉利、五菱、長安、特斯拉、奇瑞分走了50萬輛,剩下不到100萬輛的市場份額,豐田大衆等合資再分走一些,留給新勢力們的數量所剩無幾。

市場格局就是巨頭吃肉,新手喝湯,這意味着新勢力們想完成規模效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既然規模效應尚未形成,那隻能爭取在供應商的談判中掌握話語權,但不是每家車企都能月銷50萬輛,也不是每家車企都可以跟供應商提條件,那些月銷幾萬臺的車企在於供應商的談判中,依舊處於被動狀態。

就算闖完這幾關後,也不能高枕無憂,因爲只有低價是不夠的,車企還得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消費者是因爲“低價”才購買你的產品,那就說明他並不是你的“忠實客戶”。假如其他品oct.tm621.com牌打出了更低的價格,用戶就很容易被搶走。

爲了奪回這羣“劣質客戶”,車企又需要跟對手進行價格戰——進一步降低利潤空間。

因此,除了低價外,車企還得建立新的護城河。比如蔚來可以把換電網絡下放到低價車型,如今樂道就可以共享蔚來的換電資源,而比亞迪的雲輦甚至易三方,下放到低價車型也是時間問題。說到底,智駕普及的背後,並不是簡單把智駕系統下放,而是需要一系列的考量和佈局。

在智駕的浪潮中,我們見證了它從高端車型向 10 萬 + 市場的迅猛下探,也目睹了行業內智駕廠商的起伏掙扎。由心感嘆,如今的汽車行業真的太捲了,預計這一波,車企或智駕企業的淘汰率,應該會比這兩年的都高。

可能威馬、高合的劇情,將於2025年在某些品牌上再度上演。

封面圖源:小鵬汽車